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广东 > 正文

科技探粤丨 广东科学技术奖数据“一升一降”背后:引导技术攻坚面向产业重大需求

2022-04-15 23:03:4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刘黎霞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黎霞广州报道

4月15日上午,广东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180个获奖项目(人)中,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技进步奖142项、科技合作奖4人。广东省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性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取得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牵头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牵头的“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廉玉波牵头的“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此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广东近年来通过持续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一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且有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例如,与2020年度相比,180个获奖项目(人)中,企业牵头完成的有59项,同比增加18%,企业牵头或参与的达126个,占七成以上,体现广东科技创新的独特性。

创新成果突出前瞻性引领性

间充质干细胞如何为重大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肝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是什么?

中山大学项鹏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吴德华教授分别牵头完成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的系列研究“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均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实际上,在2021年度180项获奖项目(人)中,自然科学奖有22项,数量比去年减少了1项。数量减少,但含金量并不降低。纵观此次获奖项目,一批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原始创新成果颇为突出。

以中山大学项鹏教授牵头的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为例,该团队发表SCI学术论文有 25 篇, 影响因子(IF)大于10的有15 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2项,其中,5篇代表性论文,IF均大于10,单篇最高25.617,平均IF为 16.18/篇。团队论文总他引次数233次,单篇最高SCI他引87次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牵头完成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该成果实现了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到产业防控应用的系统性重大原始创新,有效解决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卡脖子”的重要科技问题,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

近年, 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一系列重大科学装置落地,也使广东原始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例如,本届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另一项目——“散裂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则是广东省近年来努力实现“从0到1”突破的样本。该项目2006年选址东莞,2011年正式奠基,2018年建成投用,至今已取得一批重要科学成果。这个月初,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传来好消息,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成功出束,再次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广东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着眼广东省优势特色产业及未来发展关键领域,充分展现了广东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了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始创新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一升一降”意味深远

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在技术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评价指标体系中,提出重点关注“企业牵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鼓励企业牵头自主创新。

“不断优化的评奖体系,对企业创新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广东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受访专家表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2021年度180项获奖项目(人)中,由企业牵头完成的有5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48项),与2020年度相比数量增加18.0%;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总数达126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70.0%。

除了表现突出的比亚迪执行副总裁、科研系统领头人廉玉波牵头完成的“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外,许多熟悉的企业名字赫然在列:华为、格力电器、佳都科技、大族激光……

这些都足见企业创新主体在广东科技创新中的主角作用。

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成果同样不可小觑。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的“院感防控智能医疗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次获得了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完成人卢旭教授告诉南方财经记者,该项技术目前已在200多家方舱医院得到运用。

“广州地区高校院所在原始创新与应用创新具备较强实力,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氛围良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有效支撑了本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表示。

值得关注的还有评奖背后的数据。虽然表面上看180个获奖项目(人)数,与上一年度持平,不过今年的评奖过程相比往年体现出“一升一降”特点。

“一升”是提名数量大幅增加。本年度共收到提名1031项(人),同比增加30.7%,是自2018年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

“一降”是总体获奖率明显下降。此次总体获奖率为18.9%,较2020年度的25.1%出现了明显下降。

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目的是体现“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科技奖励改革精神。

科技评奖更趋务实源于制度性的改革。广东从2018年实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通过对奖项结构、数目等设置的一系列改革,为广东科技创新赋能。

比如授奖总数减少,从2018年起就由264项减少到不超过185项,又比如为鼓励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提高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的授奖数量比例等。

从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奖项的“调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在今年182个奖项中,粤东西北地区在2021年度牵头完成的项目达14项(其中科技合作奖1人,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是2018年改革以来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粤东西北地区牵头项目推广应用产生的新增销售额达298.76亿元,新增利润42.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