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证券 > 正文

北交所最大定增来袭!贝特瑞负极材料产能出现瓶颈,拟募资50亿扩产

2022-06-24 20:51:2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杨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6月24日,“北交所一哥”贝特瑞发布了定增草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用于“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扩建项目(第一期),年产5万吨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综合配套项目,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第一期),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如果此次定增顺利完成,将有望成为北交所开市以来最大的一笔定增。

对于此次定增,贝特瑞直言“公司作为负极材料连续多年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厂商,产品需求持续旺盛,现阶段已面临负极材料产能瓶颈”,“亟需通过实施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进行负极材料产能扩产缓解产能瓶颈,继续巩固并提升市场地位”。

贝特瑞遇产能瓶颈?

作为连续9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的企业,贝特瑞在负极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无需多言。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不断提升,贝特瑞的经营规模和业绩水平也水涨船高。而自2017年起,贝特瑞就在不断投资扩产。

在此次定增之前,2020 年 7 月,贝特瑞在公开发行股票并挂牌精选层时,也曾募资16.72亿元,用于“惠州贝特瑞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项目”和“年产3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二期)”,截至2021年末,这两大项目的募投资金分别投入了77.15%和57.10%。

根据贝特瑞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负极材料产能14.47万吨,2021年末在建产能26万吨。随着此次定增发布,贝特瑞预计将再新增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

在贝特瑞看来,下游动力电池厂商扩产需求的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锂电负极材料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负极材料业务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就存在着产能不足的情形,预计未来随着下游电动车的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行业产能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高工锂电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为53万吨,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共实现出货36.5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贝特瑞以14%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市场第一。进入2021年以来,国内外新能源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贝特瑞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9%。

贝特瑞认为,在下游新能源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锂电负极材料全行业及公司的负极材料业务均存在较大的产能缺口,面临产能瓶颈。

而在一众募投项目中,“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扩建项目”无疑最受投资者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快充技术发展和续航里程焦虑、4680大圆柱电池带动有用更大理论比容量、快充新能优异的硅基负极在动力市场需求快速上量。不少市场人士预测,硅基负极将成为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国内厂商中宁德时代、力神、国轩高科、比亚迪、比克动力等电池企业正在加快硅基负极电池的研发和试生产。其中承接国家科技部300wh/kg高能量密度重大科技专项的宁德时代、力神、国轩高科均已通过项目中期验收。

而在一众材料厂商中,贝特瑞的硅基负极性能最为领先,目前已进入松下供应链,为特斯拉的动力电池配套。目前贝特瑞现有硅基负极产能3000吨/年,新扩建产能2000吨/年,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不少市场人士预测,此次贝特瑞进行“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扩建”,有望抓住4680大圆柱的爆发拐点,维持公司硅基负极龙头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贝特高管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曾预告过此次碳基负极材料的扩建。

据贝特瑞相关高管介绍:“我们看好硅基负极材料未来发展前景,预计未来硅基负极材料渗透率将会稳步提升,基于此判断,公司今年也启动4万吨硅基负极项目的建设工作,其中第一期1.5万吨,预计2023年底投产。”

行业产能过剩风险引关注

除了定增项目之外,贝特瑞还在同一天发布了“在印尼规划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公告。

贝特瑞全资子公司香港贝特瑞拟与STELLAR INVESTMENT PTE. LTD.成立合资公司印尼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前述印尼项目的建设。

据公告,合资公司设立时的授权资本为100万美元,其中香港贝特瑞认缴出资60万美元,占总股本的60%;STELLAR公司认缴出资40万美元,占总股本的40%。

对于此次在印尼建厂,贝特瑞证券部人士指出,一方面在于贯彻公司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成本考虑和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首先在战略规划方面,走出国门是我们全球化战略布局一定要走的一步;另外,在成本方面,对比海外的其他地区,比如欧美来说,印尼各方面的运营成本会相对低一些;最后,在印尼建厂也是为了方便后续服务海外客户。”该证券部人士说道。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贝特瑞海外业务收入合计26.6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25.42%。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贝特瑞之外,中科电气、杉杉股份等锂电材料企业的扩产热情也在持续升温,甚至不少外行企业跨界投资锂电材料,不少投资者担忧按照这一发展态势,未来锂电材料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针对这一担忧,贝特瑞相关高管在与投资者交流的过程中曾做出回应,其指出:“近年来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使得对锂电池材料的需求急速增长,锂电池材料厂家大幅扩产产能,随着后续扩产产能陆续投产,会否产能过剩,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也就这一问题作出回应,在其看来,这一担忧不无道理,“我们认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产能,在中国不缺土地厂房和机器设备,产品肯定会过剩,就像去年磷铁产能那么紧张,但明后年来看,就不会(紧缺)”,而贝特瑞有信心保持领先竞争优势。

贺雪琴认为:“未来会出现产能过剩,但从长远来看,目前属于新能源行业大发展的时代、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时代,大家还是看好未来的产能需求;第二,局部的调整和竞争是肯定存在的,比如4月份上海疫情的影响,新能源车产业链上部分产品的供求已经出现变化,但锂电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汽车市场,储能也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其未来规模不亚于新能源车市场。”

“行业发展火热与变化快,最终市场还是要回归到比较理性的价值层面,在洞察客户需求与产业链升级的基础上,要创新新产品和多种高价值技术方案,形成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管理提升、大数据、智能化体系的升级至关重要,要做好人才储备、品质管理和现金储备应对行业发展的挑战。”贺雪琴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