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经智长三角(222期)丨 浙江健康码升级“四码一屏”,专家认为省级健康码成主流

2022-06-24 21:07: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许秋莲,实习生管振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近日,继支持提取公积金偿还异地购房贷款之后,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官方网站发布新政策,在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试点,支持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异地房屋租赁费用。本周,据长三角示范声公众号,上海、苏州、嘉兴公积金管理中心明确示范区异地租赁提取住房公积金操作细则。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便利居民出行,首创健康码的浙江又开启示范性升级:扫一次场所码,不仅实现健康码、核酸采样、行程卡等的“四码一屏”,疫情重点地区核验也可点击授权不再短信验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程序简化也是提高数字政府效能的一种方式。“四码一屏”很好地简化了流程。其他城市也一样面临着很多数字应用普及的问题,可以借鉴。

在专精特新方面,武汉发布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3年,武汉要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

示范区内支持公积金异地付房租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苏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嘉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试点异地租赁提取住房公积金的通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职工及配偶(以下统称申请人)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取申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金额,用于支付异地房屋租赁费用:申请人符合住房公积金缴存城市租赁提取条件;申请人任意一方在一体化示范区内缴存住房公积金;申请人在房屋租赁城市无自有住房,且在一体化示范区内跨区域租赁住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异地租赁提取方式和额度参照缴存城市提取方式和额度执行。

本周,据长三角示范声公众号,上海、苏州、嘉兴公积金管理中心明确示范区异地租赁提取住房公积金操作细则。需要注意的是,青浦要求每户家庭(申请人及配偶)月提取金额不超过当月实际房租支出,最高月提取限额为3000元,且不超过申请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须保留1分以上余额);单次提取金额不超过三个月的提取限额。

吴江明确在租房委托提取期限内,自次月起,每月13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由公积金业务系统审核通过后,发起租房委托提取,自动从职工本人公积金账户提取公积金,并在5个工作日内划转到职工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内。

嘉善规定提取额度为1500元/人每月,按月提取。缴存职工当月未及时办理租房提取,可多月累计提取,最长提取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如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提取额度时,按个人账户余额提取住房公积金。

省级健康码成主流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生的健康码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据宁波发布,为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浙江省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宁波市疫情防控办发布《关于 “甬行码”停止服务的通告》,决定自2022年7月1日起停止“甬行码”服务,“健康码”相关服务,可通过“浙里办”或“支付宝”APP办理。

盘和林指出,采取省一级健康码是主流,有利于跨区域疫情防控。但是全国统一码值得商榷,地方政府要灵活配置各地防疫资源,如果使用统一码,对末端的管理难以精细化,容易出现新的“一刀切”问题。

而首创健康码的浙江又开启示范性升级:扫一次场所码,不仅实现健康码、核酸采样、行程卡等的“四码一屏”,疫情重点地区核验也可点击授权不再短信验证……

在盘和林看来,程序简化也是提高数字政府效能的一种方式。由于IT系统中各个部门相互独立,各有一套系统,在线操作流程各不相同,对老百姓造成了不便。而“四码一屏”很好的简化了流程。其他城市也一样面临着很多数字应用普及的问题,可以借鉴。

在数字发展方面,作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国唯一试点,浙江正加快建设“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大综合一体化’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难度。真正的难点其实是政府内部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打通IT系统,很多部门有自己的IT系统建设,也有数字数据的使用需要,所以在打通数字接口,疏通数据渠道方面,需要做很多内部协调工作。”盘和林指出,“大综合一体化”行之有效,且势在必行。“建成之后,在打通数据关口,集合政府内部各类数据方面,能够形成数据价值,对外集中释放公共数据。”

2023年武汉培育2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于城市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城市实力的直接体现,也关系着城市未来的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去年以来,湖北省“小巨人”培育提速,目前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7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2357家,提前3年完成培育2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标。根据武汉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到2023年,武汉要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0家。

面临培育2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武汉亟需补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队伍。目前,除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外,武汉还拥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1家,市“专精特新”培育库入库企业1307家,初步构建了全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梯次培育格局。

“武汉一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在为支柱产业做供应链配套中发展起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杨波表示,企业发展首先要找到市场空间,也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小企业在关键领域为龙头企业配套并快速成长,后者完善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此外,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这些位于产业链前沿的企业,有着较高程度的研发费用需求。而研发活动投资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的特征,信息不对称将加剧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杨波指出,相比浙江、广东等地,武汉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领域的活跃度略微弱一些。更活跃的风投市场,有利于潜在优质企业通过市场化发展的路径,进入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列。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网,解放日报、安徽日报、无锡日报、杭州日报、苏州日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茜 《洞见湖北“小巨人”丨武汉专精特新的成长密码》)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许秋莲,管振宏(实习生)

编辑:杜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