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双万”东莞:一座城市与企业家的双向奔赴

2022-08-24 14:5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郑康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2021年,对于“世界工厂”东莞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东莞正式迈入万亿GDP俱乐部,同时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

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命运,往往与这座城市的企业家息息相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东莞的每一步突破与革新,每一次腾飞和蝶变,都绕不开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莞商群体。

从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起步,到“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外贸奇迹;从突围全球金融危机,自主创新“造船出海”,到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迈向“双万”新时代……东莞都像是中国经济的微缩样本。而这背后,站着的正是一个个鲜活的企业家。

2022世界莞商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莞商——这个既低调又令外界瞩目的群体,将再次站到舞台的聚光灯下。东莞,也将再次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

从“洗脚上田”到商通天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过去40余年,是东莞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书写经济神话的时期。在这个进程中,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与商业资本的高度聚集,使得莞商群体迅速生成。

1978年7月,香港人张子弥来到东莞,设立了东莞县太平手袋厂。当年9月15日,中国内地第一家来料加工厂——“东莞县太平手袋厂”正式投产,由此开启这个城市“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制造时代。

从创办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始,改革开放40多年来,莞商始终站立在商海潮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商界传奇。

1986年,在东莞确立了“向农村工业化进军”发展战略后,时任东莞南城篁村生产队队长的陈林,在宏远盖起厂房和工业区,以此承接产业转移。

随着“粤宏远A”于1994年在深交所上市,陈林创办的宏远集团,成为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在这其间,众多莞商抓住每一轮产业机遇,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初步的创新优势,逐步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国际制造名城。

时代车轮滚滚而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曾靠加工贸易嵌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东莞制造业,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而莞商,则成为东莞转型升级的主要践行者。众多莞商意识到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性,他们带领着企业加快进行转型升级,坚持推出自己的品牌。

2002年,黄江与人合伙在东莞开办了一家五金加工小作坊,在赚到第一桶金后,开始涉足电子产品行业。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之风刮到电子信息行业,黄江毅然决定向新的领域进军。

2010年,黄江正式创办东莞利扬微电子有限公司。十年后,利扬芯片成功登陆科创板,被誉为“中国芯片测试第一股”。

梳理即可发现,近十余年,莞商创新基因不断得到优化。在莞商版图上,早已不只有传统产业,而是逐步形成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相比老一代莞商,新生代莞商则更加具备国际视野。他们更善于捕捉全球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在东莞率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这座城市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升级。

以东莞“创二代”陈健民为例,2006年后,他开始担任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推动北京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使中镓成为国内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GaN)衬底材料的企业。

更多莞商“用脚投票”

2021年,东莞成功跨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已经明确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

作为东莞迈入“双万”新赛道的主要推动者,众多莞商也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加快从生产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推动东莞向全球高端价值链跃升。

然而,今年以来,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东莞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经济稳增长面临诸多挑战。这一次,这座城市和企业家的命运,再次紧密联系在一起。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产业结构特殊,民营经济作为核心组成,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东莞稳增长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助企纾困、排忧解难。广大莞商要克服暂时困难,用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抢抓机遇。

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及时推出,实现了对企业的精准帮扶,也提振了莞商的信心。优越的营商环境,令更多莞商“用脚投票”,更加坚定选择了东莞。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体现出来:今年上半年,东莞实有市场主体152.78万户,同比增长9.47%,新生血液正源源不断在这座城市涌现,这背后正是又一批新生代莞商。

今年以来,在压力之下, 众多莞商也纷纷走上降本增效之路,而数字化转型则成为一大利器。

在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的无人生产车间里,每个生产环节上的信息都会上传到云端,做到对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关键设备进行实时数据监控,改变了过去手工记录的作业方式……这是莞商带领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样本。

抢抓产业风口,打造发展创新力和新动能,则是莞商群体寻求突破的又一路径。今年,众多莞商带领企业突围,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李斌带领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营收同比增40%的佳绩。

作为新生代莞商,李斌2012年来到东莞创业,“当时创立公司最朴素的想法是想要在球囊导管领域做出第一个优秀的国产产品”。带着这样的信念,博迈医疗十年来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冠脉球囊导管行业年出口量最大、拥有自主品牌的国内企业。

今年,经历疫情大考,东莞能恢复元气,这与其长期坚守制造业发展的底色和优势密不可分,而制造业的背后,正是依托一批批莞商稳住了东莞的增长脚步,也保持了东莞跃动的经济活力。

寻找全球新方位

迈进“双万”新赛道,东莞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寻求突围,如何在全球竞争中寻找新的方位,将是东莞实现新跃升的必答题,同时,这也是百万莞商面临的一道命题。

2012年,世界莞商联合会成立后,莞商以世莞会这个平台为依托,助力东莞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全球影响力。截至今年,世莞会共有1000名个人会员,涵盖1万多家企业。同时,世莞会已成立6个海外分会,建立了60个海外联系点,加速莞商实现全球布局,莞商品牌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扩散。

对于东莞而言,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这是抵御风险、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也是其抢抓风口、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在这其间,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程度、创新能力、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且专注于垂直领域的企业通过深耕,努力打造出科技“硬实力”,这其中以专精特新企业最具代表性。

8月16日,莞企凯格精机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今年东莞第六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凯格精机自主研发的SMT全自动锡膏印刷机拥有国际领先的核心印刷技术,精度仅为头发丝的1/5到1/8,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0%,全球市场销量第一。

凯格精机董事长邱国良坦言,在创立之初,凯格精机只是一家集成商,设备和技术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经过多年坚持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凯格精机从中小企业变身为“小巨人”企业,并走向资本市场的舞台,创始人邱国良成为新生代莞商的代表。

截至目前,东莞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8家,总体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借助“专精特新”新方向,众多莞商从东莞出发,与世界对话,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大步前行。

专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科创优势将是东莞未来参与全球竞争的主战场,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构建面向全球的科创网络,是东莞打造科创强市的必由之路。在这其中,莞商将继续承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

2022年4月,广东赛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这距离公司董事长蒋燕波来到东莞创业已过去了13年。2009年的秋天,从英国留学归国的蒋燕波来到东莞松山湖,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赛微微电子。在此之前,他已在电子信息行业深耕了7年,先后供职过5家电子科技和半导体企业。

2013年,赛微微电子自主研发的首款芯片问世。经过10余年的研发和深耕,目前赛微微电子已经成长为模拟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军者,凭借在算法、模拟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优势,其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可与TI、MAXIM等国际竞品相媲美,成为东莞在模拟集成电路行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

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在迈上“双万”新起点后,东莞要进一步实现与大湾区城市实现错位发展,提高全球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势必要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作为城市特色和底色。而作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群体,莞商要向数字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向全球高端价值链迈进。与东莞这座城市一道,在全球竞争中找到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