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南财快评:《三体》将科学技术拉到镜头前,科幻剧更要用心

2023-01-18 20:11: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殷俊

根据刘慈欣代表作《三体》改编的同名科幻电视剧1月15日在央视八套和视频网站同步播出,迅速成为热点。据电视剧官微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剧上线一小时站内热度值便突破2.5,并打破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的记录。而且,目前为止豆瓣等网站上对该剧的评价以正面为主,可谓市场和口碑“双赢”,与之前高开低走的动画版《三体》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也让许多三体迷对Netflix即将推出的同名电视剧提高了期望。

无论是动画版,不同的电视剧版,还是据传已经夭折的电影版,有原作的金字招牌烘托,《三体》的改变都不会缺少热度,但要获得好的口碑却不容易——这是任何名作改编都要面对的考验,更别说《三体》这样建构宏大的科幻作品了。

在关于电视剧的评论中,一些有意思的来自剧中主角们的现实版——科学家。有在北京工作的粒子物理学家说,剧中对粒子物理实验的表现,从加速器到实验报告都非常真实、用心,他们很多同事看了一集后“都去充了会员”。这虽然只是个例,但也说明电视剧需要的不仅是对原著情节的还原,还有对科学技术的“高仿”。

三十多年前,就“科幻是不是科普”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甚至影响到之后二十多年科幻文学的发展——也直到刘慈欣“走向世界”,才打破了这一僵局。现在看来,科幻自然不同于科普,刘慈欣的作品就经常出现“不那么科学”的科学设定。但在可以符合现有科学的地方,科幻作品又不妨——甚至需要——尽量“真实”。比如《三体》中,既有诸如智子、二向箔这样的大胆幻想,又有太空电梯、核聚变这样相对现实的想象。

相比小说,影视作品更多依赖视觉形象,如何将抽象的科学技术转变为可视化的镜头,是对导演的挑战。一方面,如果还原不够真实,不仅会受到科学界批评,观众也未必能接受;另一方面也不能将故事片变成了纪录片,否则就失去了自身价值。

《鹿鼎记》里,韦小宝曾经这样总结自己的撒谎秘诀:在不需要撒谎的地方尽量真实,而且越细节越好,只在关键地方编造一下,这样最容易让对方相信。如果将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幻影视看作一种特殊的“编造艺术”,也许也有同样的原理:在能真实的地方尽量真实,这样反而更有艺术感染力。因此,许多“大片”都会邀请科学家作为顾问——当然不能“顾而不问”。

《三体》电视剧中,史强对汪淼说:“你虽然是个搞科学的,但是脑子却挺好使的……”这句调侃反而让科学家更有了“人味”。而科学技术的视觉化,也让科学更接近我们。这样将原本“如花隔云端”的科学技术拉到镜头下,也增加了观众对于科学的兴趣,也让公众更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

当然,这不是要让人人都去做科学家。笔者之前曾提出,科幻有四种教育价值:好奇心,想象力,责任感和人文精神。普通成人观众可能难以大幅提升(但可能激活)好奇心和想象力,但通过科幻影视也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震撼,就如同看了战争片不一定能做英雄,但至少认识了英雄。

(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