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正文

懂车帝冬测风波背后:流量与真相的博弈

2023-12-18 20:06:3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左茂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左茂轩 北京报道

声称“为用户提供冬季用车宝典”的懂车帝冬测,引发巨大舆论风波。

12月4日,懂车帝正式开启声势浩大的漠河冬测。次日,懂车帝陆续释放 2023 冬测的录播视频,同时公布的插混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成绩榜单,成为此次风波发酵的源头。

在懂车帝的测试成绩榜单中,仅三款车型的纯电续航达成率超过了50%,分别为比亚迪仰望U8(85.08%)、比亚迪宋PLUS DM-i(63.80%)和理想L7(51.26%)。

长城汽车旗下魏牌高山DHT-PHEV(46.29%)、哈弗猛龙(35.83%),吉利旗下银河L6(32.32%)、领克08 EM-P(31.68%),成绩都算不上理想,垫底的则是华为问界M7,续航达成率只有31.6%。

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让三家车企信服。

华为余承东炮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吉利副总裁杨学良直言“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长城汽车发布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七项倡议,从企业高管到车主粉丝,都把矛头对向懂车帝,认为其不科学、不严谨的测试,不仅误导用户,还损害其自身的公信力。

对于车企的质疑,懂车帝强调“测试标准完全统一,所有车型一视同仁”,并于12月14日进行了第二次直播评测。

当天漠河的气温低至零下40度,参与测试车企的续航都较前一次有所下滑,其中,魏牌高山、问界M7、领克08 EM-P的纯电续航分别只有17.4公里、10.6公里和6.5公里。从成绩榜单的数据来看,这几款车型的排名都不理想。

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从此次测试直播中可明显看出懂车帝在冬测中存在诸多不严谨之处,再加上不同插混车型发动机介入设置的区别,单纯看懂车帝的极寒纯电榜单,参考价值并不大。

无论从测试的严谨性还是科学性来看,懂车帝的评测并不等于专业测试。

懂车帝的测试能够引发巨大争议的重要原因在于,作为字节跳动旗下的汽车垂直平台,懂车帝拥有高流量和高关注度,测评结果的公开有可能误导公众的判断,从而影响相关企业的权益。

尽管对于车企和懂车帝之间的争议,一时之间难分是非。但业界共识是,即便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新能源汽车评测也需要保持公信力。

质疑

在懂车帝第一次发布插混车型极寒纯电续航榜单之后,率先提出质疑声音的是问界。

12月8日,问界汽车发文回应称,懂车帝测试流程“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同时附上参与测试车辆的详细用车数据,包括开关门次数、车内温度、空调制热时间等。在问界M7整备过程中,测试员有多达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致使问界M7出发时的电池电量仅剩74.9%。

次日,余承东亲自下场硬刚,舆论的讨论推向新高潮。

12月11日,长城汽车也对懂车帝测评流程提出质疑,长城汽车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纯电续航测试:在 60-72 分钟的整备时间中,各车型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的操作,部分车型开启了座椅加热,有5-8 度电的额外消耗。2.亏电油耗测试:完成油耗测试之后,怠速等待加油时长不同,测试过程平均车速不同。3.爬坡测试:环节标准要求参与测试车型剩余电量大于 50%。后台数据还原发现蓝山爬坡测试时,剩余电量为 23%。

根据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微博的内容,银河L6原地怠速期间4次打开车门,最长的两次时长均超过10分钟。而领克08车门打开了6次,最长一次开门时间为6分39秒。

可以看到的是,三家车企针对的焦点都在于整备过程中是否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在人为的干预下,是否会受到“针对”。

根据懂车帝方面透露的此次测试的方法,在测试的前一天晚上,把所有要测试的车辆先加满油,后充满电,然后到待测地点下车断电停置。测试日当天,工作人员会将车辆同时通电,开始约1小时的整备布置,放置4个60公斤沙袋、布置拍摄设备等,同时将空调打开,空调温度设定为24℃。

可以看到的是,每辆车在整备过程中开车门、车窗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每辆车开车门、车窗的时间、次数到底是否一致,如果每辆车的相关数据一致,那么测试就是相对公平的。

但即便从上述三家车企公布的数据,也能够看到,在整备阶段不同的车辆之间就存在一定偏差。

第二个争议在于,空调效果对冬季续航影响极大,尽管每款车都将空调温度设置到了24度,但是由于各个车企的设置不同,空调设置同一温度,也不意味着车内温度一致。在懂车帝14日的直播测评的过程中,不同车辆车内测试人员对于温度的感知表现出了明显差异。

第三个争议是,在纯电续航测试环节过程中,懂车帝设定的规则是只要发动机介入,就会立刻停止测试记录成绩。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在零下40度的极寒场景下,正常情况下插混车型不会选择强制纯电模式,因此此时烧油保电池电量才更合理。

在懂车帝的榜单中,问界M7和领克08 EM-P成绩差的重要原因是,发动机强制介入得都很早。问界M7在发动机强制介入时,电池剩余电量还有33%,而领克08更是“保电高手”。而其他测试车型发动机强制介入点更晚。也就是说,各家车企结束测试的标准,并不一致。

事实上,各家车企在混合动力上采用的技术方案存在区别,针对低温环境的标定策略也有差异。从底层的车辆设计逻辑来看,在低温下启动发动机进行工作,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不仅满足整车供暖或动力需求,也能降低整体能耗。

能够烧油,这是插电混动车型与纯电车型在低温环境相较之下的一大优势。

也就是说,在这项测试中,有多项变量不一致,各家的技术标定也不一致。但是,懂车帝直接简单粗暴地针对结果排名,并没有明确说明和解释不同车企的技术方案差异。尽管专业人士能够明显感觉到插混车型极寒纯电续航测试的不合理性,但普通大众并不清楚其中细节,更不理解排名背后的逻辑。

无论是整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异,还是技术方案差异造成数据差异,在插混车型极寒纯电测试环节,可以看到的是,懂车帝冬测的确不够严谨。

此外,由于此次懂车帝冬测的车辆是由车企提供,有车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厂家希望获得好成绩,可以针对参与车辆部分参数进行调整,也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而消费者实际购买的量产车,和调整过参数的车辆也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媒体的测试或许更具有娱乐性、观赏性和故事性,更能吸引消费者关注,但往往缺乏专业机构的参与和监督,且没有依据行业认可的标准开展测试,其公正性和专业性必然会遭受质疑。

他认为,媒体应认识到其舆论引导的责任,避免滥用影响力。

利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有网友曝光了懂车帝此次冬测的“品牌合作权益”,其中的单个品牌合作价格从600万元至1600万元不等。

对此,懂车帝官方暂未作出回应。

多家参与懂车帝冬测的车企内部人士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冬测中懂车帝并未与其探讨过商务合作。

当然,作为一个商业媒体机构,懂车帝本身也有极强的盈利诉求。

有熟悉懂车帝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懂车帝冬测“不收钱”是事实。懂车帝的冬测是由内容团队主导,内容团队的核心业务是做内容,提高影响力和流量。但是,懂车帝也存在商务部门,它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会和车企洽谈内容合作。

一般而言,汽车垂直平台的主要营收主要来自两个业务:销售线索服务和广告营销服务。几乎所有的车企和懂车帝等头部汽车垂直平台都有较密切的业务合作,不同规模的车企,合作的金额存在差异。

事实上,作为汽车垂直网站的后起之秀,懂车帝在近几年快速崛起,已经与老牌的汽车之家和易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与懂车帝背靠字节跳动有关,也得益于懂车帝近几年大手笔投入内容生产。

事实上,懂车帝无论是此前的拆车、对碰,还是大规模的夏测、冬测,主要目的就是生产具有趣味性、能够带来流量的内容,而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不过,内容生产背后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车企的广告费用,但懂车帝与不同车企的利益关系有深有浅。

在懂车帝冬季测评中,懂车帝作为第三方机构,专业性和公平性都受到了质疑。

王耀强调,任何第三方针对汽车性能的测评,虽不同于汽车产品准入或者产品开发过程中开展的测试,但也应该遵循和参考相关国家或行业认可的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定义,标准主要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都是经过严格程序的审查和认证,比如行业专家参与、技术论证、实验验证和公众咨询等,以确保测试标准及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他指出,一些媒体自设的测评方法可能缺失某些认证步骤,因而专业性和普适性受到质疑。

此次舆论风波,也引出了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课题:针对新能源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评测,目前行业中还缺乏可以依据的标准,也缺乏具备专业能力的权威第三方机构。

12月14日,长城汽车在保定召开了“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圆桌论坛”,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论坛上直言,最近围绕冬测的各种质疑和口水仗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共同寻找建设性提升方案才是关键。

在这场圆桌论坛上,有行业专家表示,在燃油车时代,我国很多标准法规是引用自欧洲,而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需要自主创新,在极端环境下的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目前的标准体系里面缺失。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与行业企业及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测评标准,并计划以协会团体标准形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