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国家发改委15条举措巩固防疫成果 完善医疗应急体系

2023-03-16 19:30:4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尤方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总结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提升疫情监测水平,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国已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在当前时点总结回顾三年多来抗疫防疫的成果经验,意义重大。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的通知》,提出了五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司长刘德春表示,下一步将切实解决好基层一线能力、药品、设备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强化能力建设;坚持平急统筹,提升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水平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坚持城乡统筹,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动员全民参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群众树牢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医疗应急体系

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对于切实提升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据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介绍,我国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与应急、入境与本土、城市与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传染病监测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势。

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全国共报送2241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59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0.4%)、BF.7.14(26.1%)和DY.1(8.8%)。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48例,其中XBB毒株及其系列分支29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国外经验来看,感染XBB等毒株的患者症状与感染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未有明显分别,仍然是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短期内通过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中和抗体仍能发挥一定保护作用,即便是二次感染,并不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医疗应急体系建设同样是应对重大疫情的关键之举。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吴翔天表示,2020年以来,中央安排投资1100多亿元支持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一方面要发挥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地市级传染病救治网络,全面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发热门诊等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全面强化传染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强应急医药储备管理,建立储备长效机制,完善相关药品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同时推进建立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完善人员、物资统筹调配机制,保障医疗服务平稳有序。

当前正值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高发季节,新冠疫情流行风险依然存在。同时,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输入风险不断增大。

除却强化监测预警,做好疫情处置,常昭瑞尤其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要加强疫苗接种,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好国家免疫规划,提高基层疫苗接种服务质量,保证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疫苗。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加大针对手足口病的EV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力度,提高接种率。”常昭瑞说。

针对口岸、学校、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常昭瑞则要求突出源头管控,狠抓关键环节。具体而言,各地要做好口岸检疫查验、病媒生物消杀,严防登革热、疟疾等媒介传染病输入。加强对霍乱流行国家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及时发现霍乱感染者。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等落实晨午检、健康监测等要求,严防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防治技能培训,提高传染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做好发热患者的排查和分诊,避免患者交叉感染。

“宜居靓家园 健康新生活”

70多年来,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历久弥新,持续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一组数据勾勒出工作成效:目前,全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8%,100个重点推进城市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垃圾焚烧处理厂超过500座,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6亿吨/年,较十年前增长了4倍,群众身边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2.5%,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城乡人居环境日趋干净整洁。

日前,全国爱卫会印发《全国爱国卫生运动2023年工作要点》,围绕打造健康宜居城乡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健康综合治理等三个维度部署19项重点工作。据全国爱卫会透露,今年还将加快推动国家层面《爱国卫生条例》立法进程。

据吴翔天介绍,今年4月是第35个爱国卫生月,主题为“宜居靓家园 健康新生活”,活动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

“一”就是树立一批典型,弘扬爱卫新风尚。“二”就是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两个理念,培育健康新生活。指导各地围绕疫情防控知识、饮食卫生习惯等,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树牢两个理念,做好个人防护,继续坚持常通风、勤洗手等疫情时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自觉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三”就是强化三个重点,打造宜居靓家园。分别是推动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标升级;推进重点场所、薄弱环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针对春夏季节传染病特点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有效预防媒介传染病发生。

刘德春说,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投资、价格、金融、税收等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支持各地公共卫生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垃圾、医废、危废处理收费制度,创新收缴方式,并有效提升收缴率。加快完善公共卫生设施、环境基础设施财税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各地要加强项目组织协调,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强化土地、环评、资金等各类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