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德国商会马铭博:德企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愿继续参与中国高质量增长

2024-04-13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青亭

继2022年11月首次来华之后,德国总理朔尔茨于4月14日至16日再度访问中国。据悉,他在三天的时间内访问重庆、上海和北京。三位德国部长以及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多家德国企业高管与他一同来华访问。

谈及此次访问的意义,近日,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朔尔茨率商业代表团再次来中国访问,释放出德国政府对于加强对华合作的强烈意愿。

在马铭博看来,通过这次访问,朔尔茨将可以同中方进行坦率的沟通,这将有助于双方增强互信。“在我看来,中德经济合作还将继续,但某些具体的问题值得双方进行商讨。”他表示,希望中国能进一步扩大开放,让德国企业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商机。

德国近半个世纪一直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占到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对华投资占到欧盟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一。自2016年起,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我们的调查,90%的德国公司表示无意离开中国;超过50%的德国公司将继续投资中国,其中的79%将加大投资力度。所以,展望未来,德国企业的投资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动能。我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进一步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马铭博说道。

马铭博。资料图

德总理来访将助德企探寻新商机

《21世纪》: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一个大型商贸代表团访华。你对于此次访问有何期待?

马铭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强两国商业合作的信号。他上次访华是在2022年,当时还处于疫情期间。他这次在中国访问三天,参加非常丰富的活动,从重庆开始,然后是上海,最后是北京。我相信,对他来说,这将是一个更好地了解两国关系的机会。

《21世纪》:很多德国企业高层不久前来华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短短时间内再次来华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马铭博:对于许多德国公司来说,中国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它们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这里有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在我看来,那些德国企业的高管频繁来华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表明他们致力于在中国实现长远发展,以及怀有强烈的意愿继续探寻中国市场的商机。因此,我相信,德国企业高管与朔尔茨总理一起来访将是挖掘中德企业合作潜力的良好契机。

脱钩不现实,德企要继续扩大投资

《21世纪》:2023年7月13日,德国联邦政府首次公布全面的中国战略。很多中国企业担心德国的“去风险”概念会不会导致两国经贸合作“脱钩断链”?你怎么看德国这个中国战略对两国企业合作的潜在影响?

马铭博:数据显示,德国企业依然在对中国进行大量投资。我们的调研也显示,超过50%的德国公司打算进一步加大投资,而且要为提升竞争力进行更多投入。因此,我相信,它们仍然致力于在中国的继续发展。

与此同时,“去风险化”是完全合理的。中国政府、中国公司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每个跨国公司都需要了解自己的风险点,以提高自己的韧性,无论是供应链,还是市场。德国公司也不例外。德国政府出台这个战略的目的就是审视一下我们的依赖性在哪里,为了提高国内竞争力还需要做哪些功课。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讨论。德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没有同中国“脱钩”的打算。在我看来,中德经济合作还将继续,但某些具体的问题值得双方进行商讨。

中国将不再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21世纪》:自2016年起,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分析认为,鉴于德国对美出口持续增长,美国最迟到2025年将取代中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这背后有哪些原因?

马铭博:中德贸易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我们需要在政策层面做出更大努力。一方面,我们期待看到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让更多德国产品进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产品也应该在欧洲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我们已经看到欧洲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在中国大量投资。当朔尔茨总理来华时,我们希望他能为解决德国企业的关切而努力,特别是市场准入壁垒方面的挑战,至少能够提出这些问题。

对德国企业来说,美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这就是我们预计德美贸易可能会超过德中贸易的原因。但我认为,德中贸易可以进一步扩大,因为中国消费者和中国公司很欣赏德国产品,我们也很高兴有机会在中国开发、设计新产品,这确实是双赢的局面。如果两国能够建立更多的互信,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规模。

德企看好中国前景,去年投资创新高

《21世纪》:2023年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德国去年对华投资占德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例扩大至10.3%,为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你对此如何评价?

马铭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的调查显示,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预计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它们还表示,将进一步投资于研发,以更快地、更好地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这也表明德国企业在更加努力地规避风险。也就是说,德国企业试图通过将更多的供应链引入来增强中国市场的韧性。这不一定是一种优势,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让中国获得更多投资,但这也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企业对全球贸易的信任正在下降。

《21世纪》: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你对此怎么看?在新的形势下,中德有哪些新的合作机会值得期待?

马铭博:我们都必须承认,中国经济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会继续保持20年前的超高增长。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希望让中国经济摆脱对房地产行业的高度依赖,转向发展高质量增长行业,可能是正确的方向。德国在工业方面有很强的实力,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技术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可持续能源技术(如绿色能源、碳减排和能效优化)和高端制造技术(如汽车)方面。我们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会取得丰硕成果,因为我们在这些产业上的目标非常契合。

《21世纪》:更具体一点的话,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德国企业怎么看在这方面的合作潜力?

马铭博:这些积极的变化给德国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机遇,因为过去20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这些主题,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方面。过去,德国的能源价格一直相对昂贵,我们也希望加强能源独立。对于更大的环保问题,我们一直把它当做重要的课题,我们在过去20年开发出了很多尖端技术,非常愿意把这些技术带到中国。

九成德企无意离开中国,希望分享中国机遇

《21世纪》:请介绍一下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总体情况,有多少企业,投资规模有多大,主要涉及哪些行业?根据中国德国商会的调研,德国企业怎么看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的潜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吸引更多德国投资?

马铭博:我们在中国大约有5000家德国公司,主要涉及机械、汽车、化工、塑料、电子以及消费品等行业。我们在中国大约创造了110万个就业岗位,包括供应商间接创造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90%的德国公司表示无意离开中国;超过50%的德国公司将继续投资中国,其中的79%将加大投资力度。所以,展望未来,德国企业的投资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多动能。我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进一步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德国企业还相当乐观地认为,未来1到3年,可以在中国再次拥有一个增长强劲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面临挑战它们还对中国市场有信心的原因。

对德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来自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我相信中国政府可以采取更多措施来支持公平竞争环境,从而吸引更多外国企业的投资。

中企可以将德国作为辐射欧洲的桥头堡

《21世纪》:最后,我们再来谈谈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的情况以及近年来呈现的新趋势。

马铭博:作为外国公司,我们在中国需要更多的本地化,以更贴近我们的客户;我们必须将我们的供应链引入中国,以使其更具韧性。同样的话题也适用于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发展。它们需要更接近欧洲客户,同时降低供应链等方面的风险。近年来,中国企业也为研发投入了大量资源,与德国科研人才一起工作,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国公司在德国设有设计办公室,以更好地响应当地客户的需求。中国企业也在把德国当做进入欧盟的桥头堡。

《21世纪》:不过,德国经济似乎正在经历一些困难。你对有意赴德国投资的中资企业有怎样的建议?

马铭博:对中国企业来说,德国不仅是拥有最强制造能力的最强大市场之一,而且还是可以接入拥有2.5亿人欧盟大市场的桥头堡,德国背后是一个相当巨大的市场。如果在德国从事生产活动,我们可以帮中国企业遵守欧盟的法律法规,而且德国的创新能力非常强,可以很容易搭建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不会被视为“中国投资”,而是“德国投资”。我们对外国投资和德国投资没有任何区别。一旦你在德国成立公司,你就是一家德国公司,这是相当有优势的。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