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21社论丨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10-29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发布。《建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此外《建议》还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提出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把握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和主导权的需要。从国际比较来看,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于具有较强的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有条件、也必然要走向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大国经济。在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才能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是只追求规模和增速,而是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这是一个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是高质量发展的表现。

因此,做强国内大循环意味着需要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

做强国内大循环需要大力提振消费,坚持将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扩大消费需要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因此,要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尤其是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打造消费新场景等,增加满足人们需求的消费供给。

与此同时,只有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才能形成更多有效消费。《建议》在财政支出方面提出,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在扩大收入方面,《建议》强调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当财政支出与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做强国内大循环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有畅通市场循环,才能做强国内大循环。对此,《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应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有力有效地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做强国内大循环,也更加需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创新更多高质量的供给,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不断提高全民收入,才能让生产与消费实现良性的强大的循环。做强国内大循环也有赖于政府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强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好产业、价格、就业、消费、投资、贸易、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作用,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做强国内大循环牵动着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也贯穿于产业、企业、地区、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依托,是中国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体系中纲举目张的主线。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