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正文

大湾区办起“超级灯会”,为千年民俗赋予全新活力|南方深读

2025-03-07 14:12:07 南方深读

  这个春天,一场令人震撼的“光影盛宴”正在点亮“湾区之心”。

  1月22日开园至今,“光耀神州 华彩湾区”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以下简称“大湾区灯会”)吸引省内外游客约50万人次入园赏灯,展期68天、超3公里主游线,首届举办就有多项数据刷新全国纪录,堪称目前国内占地面积最大、灯组最多、展期最长的“超级灯会”,已成名副其实的湾区文化“顶流”。

  漫步彩灯之间,岭南之韵、湾区之美、中华之盛尽显。

image.png

  1月22日晚,观众在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上赏灯。新华社发

  近年来,通过数字技术的重构,全国各地纷纷打造“灯会夜游”国潮消费新场景。

  适逢首个“非遗版”春节,大湾区灯会融合中国春节、传统彩灯“两大非遗”,融入大湾区城市和“一带一路”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科技与光影艺术,集中呈现大湾区开拓进取、开放合作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大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首届大湾区灯会点亮了文旅新IP、也点燃了湾区“夜经济”。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文化魅力,也为中国传承上千年的民俗活动——灯会赋予了全新活力。

image.png

  游客拍摄大湾区灯会。南方+记者李永智钟志辉张迪王良珏摄

  明年,大湾区灯会计划接续举办,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极具生命力的、富有大湾区文化特色的大湾区灯会品牌。

  大湾区史上最大灯会

  究竟有多壮观?

  “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800多年前,四川元宵灯会的盛况为南宋诗人陆游留下过目难忘的深刻印象。

  如今,自贡彩灯璀璨夺目的“光影盛宴”也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演——上千名非遗工匠来到大湾区打造逾万盏彩灯。

image.png

  悟空造型的花灯。南方+拍客徐瑶摄

  南沙依山傍海、场地开阔,且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方便周边及港澳城市游客前来,是举办灯会的理想场地。

  以巨型灯组闻名的自贡彩灯艺术大师王鲁,为南沙天后宫量身打造《簪花女神》灯组:头戴七彩繁花、身着华丽汉服的少女,在小桥流水之侧亭亭玉立,又仙又潮。高约18米的灯组,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展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渔家生活画卷。

  王鲁介绍,为完成《簪花女神》的创作,团队深入研究疍家文化,对少女的脸部比例、花朵细节尺寸、色温色差搭配、灯组安装难度都进行细致规划。经过20天筹备、30天焊接和15天定型,这件匠心独运的杰作最终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

image.png

  大湾区灯会为南沙天后宫量身打造的《簪花女神》灯组。南方+记者梁文祥摄

  非遗可以很“酷”,灯会也可以很“潮”:

  游戏《黑神话:悟空》去年掀起全球热潮,自贡灯会设计师郑朝林设计的《齐天大圣》灯组,融入动态灯光与朋克元素,以暗黑风格重塑孙悟空的经典形象,成为“Z世代”观众人气最高的打卡点。

  灯会随处可见充满“技术活”的匠心巧思:

  《赛博醒狮》实现机械结构与灯光动态的巧妙协调;《鼎盛中华》运用变色灯光将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真心话大冒险》互动装置结合声控与触控技术,为游客带来流连忘返的沉浸式体验……可以说,数字技术重构了传统文化的表达维度。

  “老手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命力。”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彩灯行业高级工艺美术师万松涛总结道。

  璀璨灯火间,游客既能感受古老的中华民俗花灯,又能领略微缩版的湾区风光——从木棉花开的南沙风光,到云山珠水的羊城风物,再到多元共融的湾区风情……“湾区画卷·产业腾飞”灯组生动展现11座城市的地标建筑、文化符号和传统工艺,为粤港澳大湾区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蓝图。

  “新年看灯展,图个好意头!”“一边看海一边玩,南沙海边灯会感觉超棒!”熠熠生辉的湾区地标吸引许多外地游客驻足“打卡”。记者还观察到,停车场里的车不乏港澳两地车牌。

image.png

  大湾区灯会以“光耀神州华彩湾区”为主题,融入大湾区城市相关文化元素,万盏彩灯点亮夜空。新华社发

  “灯会+”玩法多

  正从文旅“配菜”变“主菜”

  南沙是广州唯一的出海口,习习海风诉说着千年不衰的“海丝”传奇。灯会现场,万松涛团队打造的“海上丝路·国际交响”超大型灯组群,宛如一条璀璨的时光隧道,丝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展现开放之姿。

image.png

  大湾区灯会作品《陆上丝绸之路》。南方+拍客林伟斌摄(以双重曝光焦点虚实手法拍摄)

  21组灯景交融的微缩景观星罗棋布:“海上丝路”灯组以“千年商都”广州为起点,福州福船、泉州开元寺、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地标陆续映入眼帘;“陆上丝路”灯组则从“长安”铺到“罗马”,驼铃声声、商队往来的盛唐气象再现眼前。

  “观众来到灯会不仅要‘看灯’,更要‘看景’。”在万松涛看来,灯会不仅是一场彩灯的展览,更是为促进文旅新消费、打造“夜经济”新场景而搭建的舞台。

  为此,“丝路长安市集”特别设置约200家商铺,展销2000多种湾区美食特产、1000多种丝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创产品。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各地特色美食,还能欣赏欧洲街头艺术和音乐表演,沉浸式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

  在顺德美食区、丝路集市美食区,80家美食摊档汇聚了来自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优质餐饮商家、地道手信、知名小吃等2000多种特色美食。既有广州酒家、陶陶居、莲香楼、谢添地、五羊雪糕、皇上皇等老字号美食,也有各城市特色小吃,如顺德双皮奶、澳门猪扒包,还有均安蒸猪、容桂美食等非遗特色美食。

image.png

  以灯为媒,汇聚各种元素的大型春节游园活动现象。

  现场还设有30家文创商铺、20家网红市集商铺,涵盖大湾区各色美食和丝路国家商品、旅游纪念品、大湾区城市特产、非遗手工艺品、特色文创等,引进1000多款年货商品,供游客挑选。

  “这不仅是一个灯会,更像是一个以灯为媒,汇聚了各种元素的大型春节游园活动。”南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爽说。

  从静态观赏转向交互体验的“灯会夜游”,大湾区灯会成为带动夜经济消费的增长引擎。

  立足“湾区之心”的地利之便,大湾区灯会开园至今,共吸引省内外游客约50万人次入园赏灯,其中春节假期约14.4万人次。

  除了门票收入,南沙区企业冠名、餐饮住宿、购物活动也被拉动起来。春节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旅客211.94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2.33%;主要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营业额同比增长50%—70%。灯会首届举办即以订单总和排名全国灯会第二的优异成绩,荣登美团春节十大热门灯会榜。

  黄爽介绍,春节期间南沙区累计接待旅客211.9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2.33%,主要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营业额也同比增长五成至七成。

image.png

  国际范的彩灯游园会,让广大市民共襄“文化盛宴”。

  从乌镇的“水乡夜宴”到哈尔滨的“冰雪花灯大世界”,全国各地不约而同地将传统花灯与旅游场景深度融合,推出各具特色的“灯会+”文旅项目。作为展期最长的超级灯会,大湾区灯会也在不断创新玩法吸引游客。

  二月二龙抬头彩色欢乐跑、三八女神节非遗彩灯课、中小学生灯会春游研学……灯会针对不同人群量身定制多元体验活动。今年3月,南沙区还邀请全国在校大学生免费游赏大湾区灯会,让青年人才实地感受南沙就业创业的发展机遇。

  文旅实战营销专家、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认为,随着近年技术的进步和品牌的提升,灯会正在从文旅行业的“配菜”变为“主菜”,特别是以“大唐不夜城”为代表的各种“不夜城”项目,无需大成本投入,就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颠覆了过去城市依靠自然景区、历史古迹、主题公园的‘出圈’逻辑”。

  “灯会+”模式结合表演、美食等元素,能够迅速引爆话题、吸引人流。然而,熊晓杰指出,要从“流量”转化为“留量”,灯会经济还离不开周边住宿、餐饮、主题公园等消费项目的配套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也不必受限于传统的岭南风主题,可以主打现代感与科技感,这样更符合大湾区的江湖地位。”熊晓杰建议,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灯会可以植入美食节、音乐节、民俗展览等多业态文化活动,甚至打造成为主题公园,保持流量热度。他补充道。

  既是文旅融合催化剂

  也是文化认同黏合剂

  自贡灯会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璀璨瑰宝,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前沿阵地,这场“超级灯会”碰撞交融催生出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自贡灯会始于1964年,如今已成为业界的“天花板”。它的“华丽转身”背后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的转型缩影。自贡凭借完备的机械、电子、化工产业基础,培养了大量能工巧匠,为自贡彩灯注入了庞大的生力军。

  与自贡灯会相似,无论是“千年商都”广州,还是“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的佛山,都有悠久的灯会传统。比如,在大湾区灯会入口处,广式红木宫灯造型的牌楼美轮美奂。取材于南洋红木的宫灯曾经从广州行销海外,成为“中国灯”的代名词。除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外,广东还拥有佛山彩灯、潮州花灯等大量非遗“富矿”。

image.png

  游客现场见证万灯齐亮的璀璨时刻。灯会将持续至3月30日。

  不同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前沿阵地,大湾区灯会承担了更高的期待。“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平台。”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教授、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徐燕琳认为,大湾区灯会有望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产业格局。

  首个“非遗版”春节到来之际,大湾区灯会让潮汕英歌、客家山歌、广府醒狮、粤剧脸谱等元素在同一个光影空间中对话,有助强化湾区居民同根同源的民俗记忆,从而建构湾区文化共同体。徐燕琳认为,大湾区灯会既是“文旅融合的催化剂”,也是“文化认同的黏合剂”。

image.png

  大湾区灯会设计凸显岭南风。南方+记者梁文祥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贡彩灯为湾区非遗活化提供哪些新思路?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直言,生产集约化不足是非遗创新发展面临的普遍难题,自贡彩灯通过“模块化分工”重构现代生产体系,“地域品牌的打造也为非遗出海打开通道”。

  “非遗设计不能只有传统元素的堆砌,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叙事表达,才能引起观众共鸣。”齐喆指出,大湾区具备良好的非遗资源与制造业基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的工艺美术学院,广美期待通过打造产学研共同体,助力湾区非遗“出圈”“出海”。

  湾区非遗“借灯出海”正在成为可能。据透露,粤港澳大湾区灯会未来将邀请更多湾区高校与专业团队参与设计。黄爽表示,南沙也将背靠大湾区科技资源优势,邀请自贡设计师团队进驻,在人才交流、技术共享、市场拓展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智能彩灯产品、并推动其走向国际。

  此外,南沙方面表示,将以本次灯会为基础,继续深挖灯会价值,探索每年常态化举办灯会的可行路径,不断培育扩大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努力实现以大湾区灯会IP带动南沙文商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更多省级、市级大型活动落地南沙,探索打造大型实景演艺、烟花无人机汇演、动漫电竞、音乐节等品牌项目,吸引更多国际邮轮航线挂靠南沙,助力打造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文旅示范基地。

  采写:南方+记者杨逸李心迪

  摄影:南方+记者梁文祥(除署名外)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