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疫苗企业2024年业绩:深陷“价格战”泥潭,“创新”和“出海”成关键词

2025-04-28 18:48:0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闫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北京报道

2024年,受行业政策调整、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多家疫苗上市企业业绩均呈现大幅度下滑,行业承压前行。

随着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在Wind疫苗指数中,2024年营业收入的均值(算数平均)为71.31亿元,而这一数值在2023年为90.99亿元,同比降低21.63%;2024年净利润均值(算数平均)为7.87亿元,2023年则为12.22亿元,同比降低35.60%。

财报显示,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华兰疫苗等企业营业收入降幅均超50%,沃森生物、百克生物、金迪克等企业降幅也在30%以上。不过,康希诺在其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的驱动下,同时其经营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去年营收大幅增长130%以上。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报告期内,由于HPV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多款产品打响“价格战”,叠加市场调整等因素,万泰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疫苗、智飞生物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1.49%、76.59%、76.10%、74.99%。而康希诺在推行各项费用管理措施之后,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大幅收窄,同比增长74.45%。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长期以来,国内许多疫苗企业聚焦成熟度高且市场风险较小的传统技术路线产品,Me-too类管线占比高,且大多集中在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脑膜炎球菌疫苗等热门疫苗品种,重磅产品上市时间显著晚于欧美头部企业,进而导致国内疫苗存量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

“不过,近些年随着国内疫苗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国内疫苗行业有望迎来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机遇。与此同时,不少疫苗企业选择出海,通过产品出口、技术转移、本地化生产及国际合作等全产业链模式,加速融入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成为全球疫苗市场重要参与者。”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价格战”拖累业绩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重磅疫苗产品的上市和普及浪潮中,我国疫苗产业快速发展,对应市场正逐步进入成熟期。但与此同时,相关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现象逐步呈现,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叠加受种者疫苗接种意愿不足,去年多家疫苗产业交出了近几年“最差”业绩。

比如,万泰生物延续了2023年营收、净利下滑的趋势,营业收入创2020年以来新低;归母净利润则为十年来最低;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7.29%后,首次实现由盈转亏。华兰疫苗营收、净利均取得了2020年以来的新低。金迪克营收、净利也均获2020年以来的新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价成为诸多企业抢占市场的一大策略。在流感疫苗领域,去年6月,华兰疫苗对四价流感疫苗产品价格进行了调整,主要产品价格下调30%左右。随后,金迪克也下调了产品价格,将预充式成人剂型四价流感疫苗由128元/支调整为88元/支,西林瓶成人剂型四价流感疫苗由125元/瓶调整为85元/瓶。

需要指出的是,华兰疫苗产品存在结构相对单一的情形,近年来,流感疫苗销售收入均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5%以上。而金迪克作为国内第二家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及上市销售的企业,主要收入同样是来自四价流感疫苗。

降价对企业业绩带来了显著影响。财报显示,华兰疫苗2024年营业收入为11.28亿元,同比下降53.21%;归母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下降76.10%。而金迪克2024年营业收入为0.81亿元,同比下降39.96%;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下降31.71%。

上述两家企业均在年报中直言,受流感疫苗价格下调、销量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承受较大压力,导致2024年度业绩显著下降。

深受“价格战”影响的还有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万泰生物的二价HPV疫苗曾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本土产品,但近年来,随着沃森生物二价HPV疫苗产品的上市、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的扩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政府采购项目的推动下,二价HPV疫苗的价格已大幅下跌,在跌破百元大关后,又迅速出现了27.5元/支的最低价。

在这一背景下,万泰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为22.45亿元,同比下降59.2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下降91.49%。沃森生物2024年营业收入为28.21亿元,同比下滑31.41%;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降低66.10%。两家企业多项关键指标均为连续两年下滑。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凭借降价抢占到市场之后,利润肯定会先下降,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后续能否带动企业营收增长,如果能带动将是一个正向的积极的结果。但长远来看,企业需要开发更高阶的疫苗,创造独特性,因为单纯依靠“价格战”,最后可能导致大家都挣不到钱。

多举措寻求突破

当前我国疫苗整体接种率较低,以流感疫苗为例,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约为3%,远低于欧美接近50%的接种率。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行业短期承压,但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中国疫苗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产值方面(产值按照各疫苗的批签发总数乘以相应单价计算),不计入新冠肺炎疫苗的情况下,中国人用疫苗市场由2019年的5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5%。在创新疫苗产品持续推出的推动下,中国人用疫苗市场预期于 2032年达到人民币3431亿元,2023年至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3%。

市场前景广阔,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曲线。由于疫苗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及研发驱动型行业,因此多家企业强调将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其中,智飞生物在近期答投资者问时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预计公司在售自主产品的数量将明显增加,公司营业收入中自主产品的比重将会上升。而2024年,其自主产品营收仅占总营收的4.53%,代理产品达到94.61%。

在研发投入方面,智飞生物2024年投入13.91亿元,近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1亿元。多家企业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20%以上。康泰生物2024年研发投入5.69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21.47%;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1.05亿,占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22.67%。沃森生物2024 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24.82%。

在具体的产品上,疫苗企业多在更高价次、联合疫苗等方面加码布局。比如,万泰生物布局的九价HPV疫苗产品,目前已处于申报上市阶段,正按计划推进中;同时,其九价HPV疫苗男性群体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康泰生物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五联苗)目前处于Ⅰ期临床试验阶段,待Ⅰ期临床完成后,将直接进入III期临床实验。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AI技术和生物科技的发展,新型疫苗技术不断涌现,如mRNA、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有望在疾病预防及治疗性疫苗方面取得更多成果。此外,多联多价疫苗可减少接种次数,预防更多的疾病,提高接种效率,是未来疫苗发展的必然趋势。

前述券商分析师也表示,近些年,我国疫苗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但也要指出,生物制品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因此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引发产品研发的风险。如何降低这些风险是企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疫苗企业也在拓展自身业务。根据年报,今年3月,智飞生物以现金向宸安生物增资人民币5.93亿元,取得宸安生物51%的股权,以此拓展GLP-1、胰岛素类似物等领域自研管线布局。“公司将从疫苗延伸至代谢类疾病领域,并以此为基础进入治疗性生物制药领域。”智飞生物在近期答投资者问时透露。

另外,沃森生物在今年4月的答投资者问中表示,公司将积极拓展新业务,关注包括合成生物制造等重大战略机遇。此外,将通过并购整合扩大产业链,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今年4月,沃森生物向金融机构拟申请不超过人民币28亿元的并购贷款授信额度,开启整合并购之路。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随着我国疫苗市场竞争加剧,同时面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获取医药产品供应受阻、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渠道收紧等问题,疫苗企业也在走向国际化。出海已成为多数企业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随着国内疫苗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策支持,疫苗企业出海进程加速。近些年,我国疫苗企业通过出口疫苗成品和提供本地化生产支持等合作方式,快速切入东南亚、南亚等目标国家免疫规划及自费市场。

康希诺在财报中透露,目前正在开展四价流脑结合疫苗的出海工作,主要以东南亚、中东、北非、南美为目标区域,推动注册和商业化工作。2024年12月,该产品获得了印度尼西亚的注册证书。同时,报告期内,康希诺与马来西亚国立生物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围绕mRNA多价流感疫苗等创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展开合作。

此外,2024年,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首次出口至哥伦比亚;水痘疫苗首次出口至阿富汗。公司产品现已出口至印度、印度尼西亚等10余个国家。同时,百克生物也在推进水痘疫苗在俄罗斯的注册工作。智飞生物的宜卡于2024年10月正式在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目前已完成菲律宾药监局的现场审计。

也有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少的收入。财报显示,2024年,沃森生物海外业务收入达5.7亿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3.76亿元,技术服务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约98%。截至目前,沃森生物的疫苗产品已累计出口22个国家和地区。

从全球市场规模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在不计入新冠肺炎疫苗的情况下,全球人用疫苗市场由2019年的372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5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5%。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创新疫苗持续商业化及市场增长的驱动下,预计2032年全球人用疫苗市场将达到862亿美元,2023 年至203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8%。

但也需要指出,目前有能力参与全球供应的中国疫苗企业仍然有限。当前,国际市场头部效应依旧显著。数据显示,前五名疫苗(默沙东的Gardasil、辉瑞的Prevnar13/20、GSK的Shingrix、赛诺菲的PPH、赛诺菲的流感疫苗)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合计销售额近250亿美元。而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4年1-11月中国人用疫苗出口金额为1.8亿美元。

海通国际证券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疫苗企业海外收入还相对较低,但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我国疫苗产品预认证数量稳步上升,疫苗企业的出海方式在价值链上下游加速延展深化,从单一的双边注册出口成品向灌装技术转移、海外建厂商业化生产、开展海外临床试验、海外合作研发及授权早期品种等,逐步从下游向上下游全链条过渡。

海通国际证券认为,中国疫苗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在以中等收入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