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论丨优化市场出清机制,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目前,我国一些产业领域的“内卷式”竞争主要表现为低价无序竞争,构成原因较为复杂。首先,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我国地产基建等投资放缓后,钢铁、水泥、建材、家具等行业需求减少,价格进入下行趋势。其次,一些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催生干预商品定价的现象,有的平台通过算法促使商户降低价格以吸引和制造流量,一些生活消费品领域出现价格战。其三,一些新兴行业存在过度投资。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技术迭代速度快,导致新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释放速度,会不断累积旧产能。
近些年一些经济体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凸显了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必须通过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从去年开始,我国实施一系列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量政策,起到了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同时,价格低位运行的情况仍然存在。从去年3月开始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至今年5月,社会零售总额累计增加了6.5%,但同期CPI保持低位。
从生产端来看,今年5月,PPI增幅为负3.3%,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6.40万亿元,同比增长9.0%,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0.5天,同比增加4.1天;产成品存货6.65万亿元,增长3.5%。同期,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1%。显然,一系列数据显示工业供需循环放缓,产业“内卷”情况仍一定程度地存在,而企业利润下降不仅影响投资和消费,还可能会增加金融风险。
因此,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落实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同时,需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才能推动经济良性循环。在短期内,应该尽快对供需平衡问题突出的行业实施限产减产措施,避免价格继续下行;中期内,要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鼓励兼并重组,最终实现供需关系的高质量动态平衡。
改善供需问题的关键是规范政府行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刺激重复投资,与此同时,为了保护本地企业,有的地方政府进行“内卷式输血”,导致市场失灵。这些错误的做法短时间内能够刺激产能扩张,但却同时也抑制了落后产能的退出,因此,此次会议提出要“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内卷式”竞争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一些劣质产品与破产企业未能及时退出市场。一些领域的企业在低价无序竞争过程中,出现为了降低成本而突破安全、质量与标准底线的现象。而对于价格竞争更为激烈的电商平台,平台本身往往对商品质量、知识产权等不承担责任。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线上线下假冒伪劣产品检查与处罚力度,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与逐底竞争。
当前,我国需进一步完善企业退出制度,避免由“入口畅、出口不畅”问题导致的不合理竞争现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企业破产机制,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推进企业注销配套改革,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此外,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出清机制,鼓励企业纵向整合与横向兼并,提高有关产业集中度,推动市场有效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