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正文

广州商圈“谋变”:“以节兴市”挖掘新业态,发力“首店经济”破局国际消费

2021-09-29 12:17:5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凌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凌芯广州报道  为进一步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和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商圈消费资源集聚地,9月29日,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商务局、天河区政府及相关区政府承办的广州国际购物节正式开幕。

据悉,广州国际购物节作为重大国际消费平台,是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自2012年起,广州市连续举办了10届广州国际购物节。启动仪式及主会场活动在“华南第一商圈”——天河路商圈举行,各区重点商圈也设立分会场,全城联动,重点打造商贸数字化、时尚消费、首店经济、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四大主题购物月活动。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商务部提出,推动各地采取一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消费政策措施,推动“以节兴市、以节兴商、以节聚势”,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顺应潮流来推动消费结构提升、能级提升。基于此,全国各地正兴起一股造节浪潮。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依托成熟的商贸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已拿下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批“入场券”,“以节兴市”也顺势成为广州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的示范性举措。

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23.02亿元,同比增长14.5%,较2019年同比增长5.9%,两年同期平均增长2.9%。

领头羊“隐忧”:新业态有待挖掘

据悉,在本届广州国际购物节期间,主会场天河路商圈内于10月全面开展潮汇天河、文旅天河、智购天河、夜玩天河的4大主题活动周,开展主题营销、促销活动,共带动全区25家商贸载体近4000个商家,联手推出100场购物节系列消费体验活动。

期间,广州将重点推动天河路商圈开展多国别、跨地区品牌推广,引导正佳广场、天河城、太古汇、天环广场等载体引进国际品牌及国内知名品牌开设首店、首发新品,依托购物节打造“新品、名品、优品”发布平台,提升消费品供给力,促进商圈消费转型升级。

商圈作为一个城市的销售窗口,促进了大量消费。广州的几大商圈中,天河路商圈首屈一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万亿”级商圈的先河,北京路商圈有着“千年城脉、广府商街”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国际文商旅消费融合的核心承载区,此外,还有长隆、琶洲商圈等新兴商圈不断成长,一系列商圈正成为支撑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

其中,作为“华南第一商圈”,天河路商圈已集聚正佳广场、天河城、天环广场、太古汇等多家商贸综合体,商业面积达240万平方米,日客流量峰值达400万人次。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天河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04.38亿元,增长24.1%,是全市唯一消费超千亿元的城区;化妆品、珠宝等高端消费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4.1%、72.1%;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领跑全市,增长66.8%。

戴德梁行广州商业地产部董事及主管冼嘉曦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未来对于引领整个广州的商圈品质升级、走向全球,天河路商圈将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正佳集团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谢萌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提到,天河路商圈的户外商业活动、文化景观、夜间消费等要素还有待加强。“商圈对旅游客群的吸引力较弱,所吸引的主要是市民客群,国外客流规模不大;商圈的创新型业态待挖掘,创业空间、种植空间、滑雪场、运动馆、医疗空间等的引入有待深入挖掘。”

例如,天河路商圈在龙头购物商场体量、国际知名品牌门店数量、品牌注册数量、首店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北京国贸商圈和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等国内核心商圈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休闲旅游业态、文化艺术业态占比较低,天河体育中心、广州购书中心等文体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和融合,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尚未成熟。

消费“大势”:向线上迁移

当前,疫情正在成为制约商圈发展的重要变量,消费线上化与体验化趋势由此加速。该趋势在本届广州国际购物节上有所体现。

本届广州国际购物节重点融合了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具体联合阿里本地生活、美团、京东、盒马等知名电商平台和商家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打通线上线下全场景购物。

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末由于疫情暴发,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广州大部分行政区都停止了餐饮、培训和影院等体验业态的线下活动,影响了商场的人流。但上半年,广州优质零售物业市场在首层租金上录得0.9%的环比增长。

冼嘉曦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天河路商圈零售业态方面,传统国际快时尚品牌陆续转变经营策略,减少线下门店,发力线上渠道,购物中心优质层的主力店迎来了新的时尚零售类品牌。

2021上半年,在时尚零售类业态品牌的新开门店占比中,运动及其相关业态品牌比重最高,达到18%,以URBAN REVIVO、MJstyle等为代表的本土快时尚,和以FILA、中国李宁、迪卡侬、MLB等为代表的运动品牌成为接力军。

而在休闲娱乐业态上,体验型消费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少购物中心陆续进驻主打沉浸式场景消费等体验型业态。除传统的休闲娱乐场所外,亲子互动益智类,以及剧本杀、VR乐园及其它结合数字化科技的场景式娱乐也不断涌现。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将消费体验商业化或价值扩大化,已成为重要趋势,疫情也在促使消费加速向线上迁移。

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及物流和城市化的推进,部分实体零售业萎缩难以避免,即使疫情变量不存在,消费向线上迁移仍是大趋势。

商圈“谋变”:从消费转向体验

面对疫情变量和线上化等趋势,广州商圈正在不断加强新业态新模式,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时尚经济、定制经济、夜间经济、健康经济、直播电商等消费新模式推陈出新,以挖掘发展潜力空间,在被动与主动中谋变。

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广州将重点打造天河路商圈等一批国际消费示范区。今年初,天河区发布《关于推动天河路商圈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打造国际消费示范区、发展首店经济、创建离境退税示范街区、打造天河智能商贸示范区等一系列举措重点铺开。

方案目标提出,到2022年,天河路商圈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批发和零售企业数达到8家以上,年销售额合计超10亿元的商业综合体达到6家以上。到2025年,天河路商圈商旅文业态高度融合,累计引进广州首店达300家,初步建成国际消费示范区和名牌名品销售集聚区。

冼嘉曦认为,天河区在城市公共配套、商圈规划发展、商务及产业发展都走在全市前列,尤其是集聚大量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运动场馆、文化地标等等,有条件有实力发展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模式。

“未来的商业消费不仅仅是商品消费,更是消费的体验感、新鲜感、个性感,在Z世代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后,广州需要一个场所,连接文商旅体各类消费元素,将公共文化服务与多种新兴业态进行深度融合,开辟出与顾客高度联结的、沉浸式的新型商业模式,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冼嘉曦说。

发展“首店经济”也成为重点。据天河路商会提供的数据,2020年至今,天河路商圈已引进零售和餐饮业态首店近100家,以K11、天环、太古汇为代表的购物中心挤进一线城市“首店收割机”前10名,共吸纳首店入驻约占全市的70%。

目前,天河路商圈已定下打造国内商旅文体融合第一商圈的目标。到2025年,将实现商旅文体业态高度融合,累计引进广州首店达300家,初步建成国际消费示范区和名牌名品销售集聚区,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中,单一购买商品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需要创新求变以适应市场。作为天河区最具代表性的商圈,我认为天河路商圈的发展模式选择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谢萌说。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