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英企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2024-12-04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袁思杰

“中国人对英国的了解远远超过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表示。

11月22日,英中贸易协会在深圳前海举办了第二届英国—粤港澳大湾区大会,论坛间隙,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中国在过去多个世纪中,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深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入了解和探索。”古沛勤说。

古沛勤曾在英国外交部门工作30余年,曾任英国驻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与阿富汗大使。后来,他加入了汇丰集团,担任董事会公共事务高级顾问。

2019年,古沛勤接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为推动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频繁地往来中英之间。从2023年开始,他带领英国企业代表团多次到访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成都、重庆等城市,探索中英经贸领域的合作之道。

在专访中,古沛勤回想自己中学时代,一位老师对当时沉迷希腊语和拉丁语学习的古沛勤语重心长地表示:“你这样是浪费时间,应该多去了解中国。因为中国文明有着悠久而非凡的历史,未来也必将光明璀璨。在你这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将会对现代世界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个50年前的故事,至今让古沛勤感慨万千,尤其是现在当他担任英中贸易协会这一重要组织的主席,见证了中英经贸关系的发展。

谈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展望,古沛勤表示,任何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各种周期性起伏。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达到顶峰开始走下坡路”的说法是无稽之谈。

“事实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未来的增长空间还非常大。任何一家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公司,都需要进入中国市场。”古沛勤指出。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81%。英中贸易协会也预测,英国在华运营的前100家公司中,约四分之一将继续向中国市场投入2亿到10亿美元资金。中国仍将是很多英国公司全球布局的关键部分和收入来源地。

英国是广东第四大外资来源国,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和广东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23年,广东对英国直接投资额达1543.1亿元,同比增长5.4%;英国在广东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为107家,同比增长22.9%。

本届英国—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重点议题是科技创新和ESG。古沛勤认为,大湾区未来增长的潜力蕴藏在绿色转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革新之中。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令人瞩目。大湾区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快速增长上,更重要的是质量的飞跃,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汇聚。”古沛勤指出。

古沛勤。资料图

中英经贸合作富有前景

《21世纪》:自去年以来,你带领英国企业代表团走访了中国多个城市,能否分享一下你走访的感受?

古沛勤:我一直非常喜欢来到中国。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既拥有庞大的市场,又有悠久且辉煌的历史,这里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过去,还有充满希望的未来。让我感到倍受鼓舞的是,我们在这里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接待。

最近几个月,英国政府的更迭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我刚上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的前几年,我感觉英中贸易协会一直在促进双边经贸关系上“独自奋斗”。现在的情况大有改观,我们有望在明年1月看到英国财政大臣访华,同时还有其他多位部长也计划访华。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代表团也正在访问英国,每周都有不同的代表团到访。

事实是,英国和中国都需要经济增长,而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在许多方面是互补的。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上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支持。如果没有中国的技术,我们将无法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21世纪》:近期,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英国企业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

古沛勤:总的来说,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中国市场还将持续增长。

当然,任何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起伏和波动,但中国政府正采取切实措施来恢复消费者信心。

我看到美国有一些荒谬的说法,说中国经济已经达到顶峰开始走下坡路。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是事实。实际上,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未来的增长空间还非常大。任何一家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公司,都需要进入中国市场。

因此,我们看到英国企业对中国的兴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每周都有新公司请求加入英中贸易协会,但由于名额有限,我们甚至不得不拒绝了一些希望加入的公司。这足以说明,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和期待是多么高涨。

中国市场的基本面非常稳健,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中国新兴科技水平全球领先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中英两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电动车以及其他新兴领域的合作?

古沛勤:这非常令人兴奋,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正如我之前所说,英国实现净零排放离不开中国的技术。在诸多新兴科技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而英国的大学在过渡到净零排放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前沿,这为我们双方携手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英国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我们非常欢迎中国新能源车制造商进入英国市场。

前几天,我参观了一个英国保险行业用来测试新车的秘密场所,我发现在那个庞大的车间里,所有正在测试的车都是中国制造的。此外,我们代表团中的一位成员去年参加了上海车展后非常惊叹,他觉得这些中国制造的汽车不仅在技术上极其先进,而且外观设计也非常前卫,彻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中国汽车造型“怪异”的印象。他认为,这些兼具实力与颜值的中国汽车,一定能赢得西方消费者的青睐。

大湾区核心优势在互联互通

《21世纪》:和世界其他湾区相比,你怎么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

古沛勤: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令人瞩目。大湾区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数量的快速增长上,更重要的是质量的飞跃,尤其是智力资源的汇聚。

记得我第一次来中国时,深圳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而如今,站在这里,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轮廓,这真的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共同创造出的一座绿色、智能和未来之城。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优势关键在互联互通,壁垒正在逐步消除,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参与其中。

其中,香港作为国际都市,其独特的国际连通性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无限可能。我们也借此机会建立了广泛的商业联系,促进了中英之间的经贸往来。

《21世纪》:今年英国—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的议程重点是技术创新和ESG。对于英国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在这些关键领域更有效地开展投资和合作?

古沛勤: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孤军奋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谨慎而明智地行事。可以借助英国商业贸易部、英中贸易协会以及各类商会等机构的帮助,去发掘那些真正有意愿与英国企业合作的本地公司。

无论是在法律服务、会计、移动通信,还是其他任何领域,关键是要探索并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其中很多人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关键领域。这为中英合作提供了巨大的优势,是两国关系中的一条黄金纽带。

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至关重要

《21世纪》:在你看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古沛勤:香港的角色至关重要。英国与香港的贸易额甚至超过了与日本的贸易额,而香港对英国的投资是中国内地对英国投资的3倍之多。因此,香港在连接这一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方面,是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也是一份宝贵的资产。

我们必须维持香港的特殊地位。我无法接受一些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言论,他们认为香港已经变成中国的一个普通城市。香港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城市,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连接中国与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拥有独立的货币体系,与西方世界保持着广泛而深入的文化和专业联系。中国领导层也非常明智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保持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地位,是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

《21世纪》:展望未来,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增长潜力何在?

古沛勤:在我看来,大湾区的增长潜力蕴藏在未来的技术革新之中。这涵盖了向净零排放的绿色转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更为关键的是,大湾区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人类智慧的汇聚与应用。这里集中了众多聪明才智,他们正深入思考21世纪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行业、商品和服务。可以说,没有哪个地方比粤港澳大湾区更适合思考这些问题,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了。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