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从广东文旅“繁花”管窥高品质文化供给 “百千万工程”点燃产业新引擎

2024-05-23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林鹏,实习生程冰雨,王依玲

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强省,广东长期面对着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难题。但挑战往往也意味着机遇,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潜力板,其背后蕴藏的能量,足够“再造一个新广东”。

为进一步发挥文旅与乡村产业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在5月23日开幕的文博会上,广东展团“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区”将集中展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在模式创新、产业升级、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果,串联起包括清远、河源、梅州、肇庆、韶关等城市的文化特质,并通过展销结合、品推联动、活动赋能等综合服务,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锻造文旅高质量发展内驱力

2023年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带火了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探访打卡侨乡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解锁《狂飙》取景地成为众多年轻剧集爱好者的旅行追捧目标。

江门市积极响应,完善基层公共文旅设施与服务,接住了这“泼天流量”财富,并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开展赤坎华侨古镇、2023狮王邀请赛等重磅文旅项目,使得江门文旅市场热度一波接一波,激起文旅消费市场“一池春水”。2023年,江门市共接待游客2511.3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7%和155.6%。

开平碉楼是广东传统民居古建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走进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古色古香的碉楼、居庐,点缀在稻田和绿水青山之间,穿梭于古村落的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我们村每年都能吸引数十万名游客前来游玩。”强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华仰表示,随着强亚村观光客日益增多,乡村旅游日益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和村容村貌改善。

实际上,江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带动乡村致富的模式,正在全省范围内批量“复制”。

自2023年开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各地以县域经济为抓手、以乡镇做强为节点、以和美乡村为基础,推动文旅发展一路“繁花”,正加速描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图景。“百千万工程”已经成为广东锻造文旅高质量发展内驱力之一。

今年3月28日,茂名市组建揭牌市农文旅集团,深化拳头农业产品,复兴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依托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沉香等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优势,茂名市正致力于打造“春赏花、夏品果、秋采摘、冬农趣”的旅游胜地。

作为广东历史上16个最早建制县之一,韶关市翁源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2023年以来,韶关翁源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镇政府为中心,串联起“壹号粮仓”展馆、历史文化展览馆、农副产品展示中心、市民公园等文化“棋子”,并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广东生态氧吧与岭南文化古村,清远连州市连州镇坐拥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近年来,连州镇围绕“深挖历史,对话文物,文化赋能”思路,开展探秘文化传承系列活动,举办六月六“浴佛节”,并以沙坊村文旅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了沙坊特色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实效。

与之相邻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则聚焦“生态+文旅+农业”发展模式,举办连南半程马拉松赛、稻田鱼文化节、瑶艺节等体育赛事和特色节庆活动,实现了人气、财气双丰收。

云浮市新兴县里洞镇立足“生态旅游强镇”发展定位,整合镇内丰富的生态、文化、农业等资源,擦亮“天露明珠·多彩里洞”旅游品牌。2023年11月18日,里洞镇正式启动农文旅产业文化周,优化整合镇内天露山景区、民宿、农家乐、农业合作社等产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产业支点撬动“百千万工程”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头号工程”,而乡村产业振兴则是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更是破解县镇村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抓手。

产业兴则百业兴,广东尝试以产业支点撬动“百千万工程”这一重要工作。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深度融合县、镇、村优势,积极盘活资源,培育农业、工业、文旅等产业,将发展潜力转化为增长动力。

地处山区,发展却不囿于深山。近年来,优质农特产丰富的清远市致力于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实施农业产业“五大一深化”提升行动,以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为突破口,围绕生产端、品牌端、消费端统筹发力,引领带动全市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升,2023年五大产业综合产值增长达34.8%。

乡村小微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清远乡村小微企业专家工作团团长、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表示,清远市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达成了战略合作,扶持了一批由本地农民或返乡青年创办、可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小微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帮扶,清远200家乡村小微企业整体综合产值增长18%,近50%的企业营业收入显著提高,带动超6000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河源市则充分发挥岭南生态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培育百亿级水饮料及食品产业。目前,河源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先后吸引了农夫山泉、今麦郎、华润怡宝、白象、紫泉饮料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投资落户。全市水饮料及食品规上工业企业38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42亿元、同比增长9.2%,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肇庆四会种植兰花已久,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兰花种植基地,年产值约10亿元。近年来,肇庆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思路,打造独具特色的肇庆乡村旅游品牌,围绕兰花产业首创提出“父爱如兰”理念,全力将四会兰花打造为父亲节专属之花,并策划了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剧本控、AI“兰先生”,组织了“父爱如兰”音乐节和文化周,推出了“父兰”君子套餐等系列活动,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世界客都梅州市是广东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缩影。广东省人大代表、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介绍,梅州正积极发挥“粮头”和“农头”优势,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梅州客家预制菜产业,打造丝苗米、梅州柚、嘉应茶、蔬菜、南药、油茶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并聚焦地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新三品”,培育打造了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桂岭蜜、蕉岭竹等一批“梅字号”区域品牌。

当前,广东各县镇村乡村产业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百千万工程”一年开局起步目标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6:1;并有112个镇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千强镇,位列全国第三。

21财经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