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 | 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解读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欢迎来到由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金融大讲堂》】
专题背景: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要求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实现养老服务可持续,需要充分发挥养老金融的基础性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4%,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加快金融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以下为访谈内容)
主持人:今年6月,第12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正式启动,主题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6月15日(今天)是集中宣传日,在本期特别节目中,我们将邀请易方达基金的投教专家周虹,深入探讨养老三支柱体系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安排,带领我们学习更多关于养老保障的知识。
周虹你好。
周虹:主持人好,大家好,我是来自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周虹。
主持人:最近发现,不少朋友很希望能获得一种舒心的“松弛感”,有的还时不时想一个问题“我能提前退休吗?”。听说最近“90后”都开始讨论养老话题了,互联网上的“养老笔记”累计有数十万篇,可见“养老”并不只是老年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能不能“提前”退休呢?
周虹:关于能不能提前退休,首先要说明的是,国家有法定退休政策,一般需要满足条件退休,才能领取养老金。大家说的“提前退休”可能是在紧张的生活学习之余,用开开玩笑的方式,缓解一下压力。另外,就算你心里琢磨着退休“滋润躺平”、享受生活、实现品质养老,还要掂量掂量我们有没有储备好足够的养老金,这就涉及到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比例、预期寿命情况、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等等。关于这些问题,今天可以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主持人:刚才我们介绍到了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一组数据,谈及我们是进入到了中度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呢?
周虹: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6亿,占总人口的15.4%。
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预期寿命是在逐渐提升的,2021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8岁,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
除了人口数据,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养老相关的概念,比如说,养老金替代率。
主持人:什么是养老金替代率呢?
周虹: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养老金/退休前工资收入。这个指标通常用来帮助大家评估判断养老金够不够的问题。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你退休前的工资是10000元/月,退休后的退休金是4000元/月,那么养老金替代率=4000元/10000元=40%。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须不低于70%,55%为国际警戒线,低于55%意味着退休生活水平可能会有下降。
主持人:但退休之后是不是不用花很多钱了?
周虹:不一定哦,当我们老了,身上各种毛病也会时不时找上门儿。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显示,60岁以上年龄组需要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3-5倍。
世界这么大,有的人想要退休后好好去看看,这就需要旅游资金;
有的人很顾家,想退休后带孙子,这个开销也不少;
而且随着我们寿命增长,退休后的年限越来越长,以上这些各类的开支往往也会相应增加。
主持人:退休后还有这么多支出,那我们要实现品质养老到底需要存多少钱呢?
周虹:我们曾经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个测算。
首先,我们设定:退休后可用养老资金总额,至少等同于退休时同期中等收入水平居民的总收入,即可基本实现品质养老。
如果2022年退休,从2022年开始综合计算,那么在未来25年,要获得总额为301万元的可支配收入,才能实现品质养老的目标,大约相当于每个月1万元。
另一方面,估算2022年-2046年的25年间,企业职工人均累计可领取养老金总额为164万元。
这样算下来,如果仅依靠基本养老金,距离实现品质养老的总资金缺口将达到大约137万元。这是一个模拟测算的结果。
另外,2021年,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发布的《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一代具有更高的退休储蓄目标,中位数为154.8万,而35岁及以上受访者目标储蓄额中位数为139.3万元。
主持人:就是说,除了未来将拿到手的基本养老金,要更上一层楼,实现品质养老,都需要储备一大笔钱。那怎么才能攒够这么多钱呢?
周虹:这就要看养老金的来源了——看看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了,它决定了你能拿到多少退休收入。
我国的养老保险是三支柱体系。
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险一金”,“五险”中有一个,就是基本养老保险。这个一支柱呢,主要是基本生活保障,是政府主导的,强制参加。
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两种类型。
第三支柱呢,是个人养老金。
包括两个部分,个人养老金,以及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主要是各机构发行的养老金融产品。
主持人:三大支柱,我们一个一个来聊。第一支柱是五险一金,这个我们很多朋友都很熟悉了,大家参加工作后就会缴纳。
周虹:是的,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根据人社部2023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10亿人,基本实现了劳动人口的全覆盖,累计结存规模超7万亿元。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1997年是70%以上,后面逐步降低,最近几年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大概是40%-45%。
我们易方达投教基地有个测算数据,假设小王所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0000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是1,再假设小王月收入1万保持不变,持续缴纳25年到60岁退休的话,估算下来基本养老金是每个月领取约4227元。
主持人:那就说明如果只靠第一支柱养老,我们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可能只有退休前月工资的40%-45%。想要品质养老,单靠基本养老金可能不太够用。那第二支柱呢?
周虹:第二支柱分成两个类别:企业年金、职业年金。
那我们先看看企业年金的情况:
根据人社部2023年的数据,企业年金覆盖3144万人;
全国来看,设立企业年金的公司共有14万个,只占企业总数的0.2%;
因为企业年金是没有强制性的,所以经营状况良好、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才会设立年金,把这个当做是一种员工福利。
另一个是职业年金,他是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而且呢,具有强制性,所以覆盖率很高,超过80%。
第二支柱总的来看,2023年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累计规模超5万亿元。覆盖人数超7500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5%左右,覆盖面是比较有限的。
主持人:那就是说,95%的人,是没有第二支柱的。那第一支柱覆盖面广,但是替代率低;第二支柱95%的人都没有,这咋办?
周虹:这就要靠我们的第三支柱来补充了。
第三支柱,包含个人养老金,以及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发布实施,个人养老金正式启航。
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呢,主要是指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是从2018年开始试点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储蓄等等,都属于个人养老金融产品。
主持人:这个个人养老金制度,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能稍微讲讲吗?
周虹: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指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并且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
前面提到,一支柱是靠国家养老,二支柱简单理解是靠企业,那三支柱就是靠自己了
简单说就是,年轻的自己攒钱,给未来的自己来养老,政府会有政策支持,自己来投资市场化的金融产品,作为养老储备,起到补充养老的功能。
参加人范围来看呢,凡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主持人:那就是说,凡是参加了第一支柱的,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那你提到的“国家政策支持”具体是哪些呢?
周虹:一方面,政府密集发布了很多政策,来保障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执行。比如2022年4月发布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另外一方面,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
在缴费阶段,按照每人每年12000元的额度,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等到领取个人养老金的时候,再按照3%的税率缴税。
那么,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每年12000元额度对应的当期递延税额大约介于360-5400元之间,也就是当期可以少缴360-5400元不等的税。
主持人:那我们怎么才能参与呢?
周虹:参与个人养老金呢,只需要4个步骤。
开户,缴费,投资,然后领取。
先说开户,个人养老金户+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是唯一的,而且相互对应。
缴费呢,上限是每年12000元。方式很灵活: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
投资呢,是自主投资,账户收益完全归个人,当然也要自担风险。
而且,缴费和投资阶段原则上只进不出,缴费和收益都在账户里滚存。
我们前面提到,第一第二支柱是统筹规划和投资,那三支柱就是我的养老金我做主了,投资也是自己来。
而且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选择挺多的,产品比较多样化,预期收益从低到高都有覆盖,相应的风险等级也从低到高,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领取了,
账户是封闭运行的,达到领取条件后,才可以取出来。
领取条件有哪些呢:(1)达到退休年龄;(2)完全丧失劳动能力;(3)出国(境)定居;(4)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等等。
领取是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全取。
主持人:个人养老金账户,有点像是存钱罐,平时买房买车结婚生子都不能用这笔钱,要退休后才能把这个存钱罐砸开,把钱给取出来。
周虹:没错,这个规定就是希望大家专款专用,这笔钱最终是实实在在是用作养老的,而不是其他用途。
主持人:我们刚说到,个人养老金是2022年11月开始落地试点的,那到现在试点1年多了,目前这个个人养老金试点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周虹: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以来,个人养老金业务在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稳步推开。
根据人社部数据,从开户情况看,截至2024年5月,已有超过6000万人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个人养老金产品也在不断扩容,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理财、保险、基金、储蓄产品的总数已达到750只,其中,基金类产品180只,理财类产品23只,保险类产品82只,储蓄类产品465只。
这些不同投资策略、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人群的养老投资需求。
主持人:“五篇大文章”中,发展养老金融,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的多样养老需求,当给百姓更多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那易方达投教基地围绕“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做了哪些工作呢?
周虹:我们以“基金行业话养老”为主题,有针对性地筹划部署,积极搭建投教协同共享平台,市场、投研、投教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凝心聚力、系统性开展工作,有步骤、成体系地创作了一系列贴近投资者实际需求的投教内容,开展了大量丰富有趣的投教活动,推动个人养老金知识、长期养老投资理念等内容的广泛传播。
一方面,我司原创推出了个人养老系列投教材料,持续构建系统化的养老投教内容,推出覆盖个人养老政策、产品、养老规划、养老投资实操方法、个人养老税收优惠等知识的内容,并通过漫画、视频、宣传册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展示。
另一方面,我司以“基金行业话养老”为统一主题和标识,走进广州、深圳、大连、乌鲁木齐等多个城市,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从2023年1月到2024年5月期间,开展了养老投教活动超250场,覆盖逾110万人次,将“漫灌”式的面向不特定群体的广泛投教,与面向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的“滴灌”式的精准投教相结合,提升养老投教活动的实效。
主持人:通过今天金融大讲堂的内容,相信各位观众对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和个人养老金制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感受到养老需要尽早规划,需要长期投资。感谢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的周虹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周虹: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