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集团疯狂“买买买”:能否成投资界“扫地僧”?能为珠海引来什么?丨解构珠海国企改革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近期,珠海国资系统颇不平静,市场对其改革成效及投资业绩的关注度陡增。
外界纷纷关注格力电器“出表”后获416亿元弹药补充的格力集团,近年来的投资成色几许?格力集团作为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在向“管资本”转型的道路上又将行至何处?
在2019年格力电器完成混改前,其一直都是格力集团最“出名”的核心资产之一,格力集团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生产和销售、建筑安装业务和海岛旅游等业务。2019年格力电器完成混改后,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权比例下降,全力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并逐步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资本运营+产业投资+产业引进+载体建设+服务运营”为主线的“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格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中诚信国际多份格力集团的年度跟踪评级报告(简称《报告》)后发现,目前格力集团业务呈多元化发展,已为珠海当地引进多家企业,在助力珠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着战略意义。同时,格力集团也面临着挑战:尽管其营收表现可圈可点,但盈利能力却明显大不如前。
2018年,格力集团总资产2614.36亿元,在2019年末转让格力电器15%的股权后,总资产规模大幅下降至662.99亿元。后经珠海市国资委股权划入等方面的持续支持,截至2024年3月,格力集团总资产已增厚至1242.83亿元。从净利润看,其2018~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260.20亿元、461.00亿元,而2020年一度下滑至4.31亿元,此后一路上涨至2023年的10亿元。
在受访专家看来,此前格力集团主要依赖格力电器的股利收入,格力电器完成混改后,格力集团短期内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改革,已经逐步形成了更趋合理的综合发展格局。不可否认,产业投资与服务运营等需要从更长周期考量收益。目前,格力金投和横琴创投等公司作为格力集团产业投资板块的核心载体,当前阶段的投资收益贡献相对有限;格力集团产业空间载体等自营项目尚需投资规模仍较大,面临一定的资本支出压力,且目前投入运营的产业园区项目多处于免租期,暂未产生明显租金收益。
启动“买买买”模式,盈利能力待考
产业投资板块是格力集团重新定位后新增的核心业务板块,包含基金投资业务、股权投资业务以及并购业务,主要由格力金投、横琴创投及兴格资本负责。
其中横琴创投侧重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前沿产业细分赛道,主要以“母基金+直投”的方式投早、投小、投创新;格力金投锚定珠海市产业主攻方向,以“基金投资+直投”的方式开展业务,“战略投资+财务投资”两翼兼顾、“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两策并举。
截至2020年4月,刚起步探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领域的格力集团,基金投资数量仅有15支,认缴金额约40亿元,已投资股权投资项目共计10个,投资金额约10亿元。随后一年时间内,格力集团开启买买买的“狂扫”模式。基金认缴额翻了近两倍,股权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更是狂飙突进。
《报告》称,截至2021年4月末,集团已投资股权投资项目共计245个,已投资金额达208.54亿元,主要投资业务板块包括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与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格力金投基金投资收益9.04亿元,主要由小米基金和银河项目基金贡献。2024年3月末,格力金投主要基金投后IPO企业50家、投后获上市公司并购企业3家、投后IPO已过会企业5家、已申报公开上市企业8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34家。
在股权投资收益方面,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2023年格力金投股权投资不及预期,收益合计-38883万元。
在并购业务方面,格力集团还在谋求对外转让格力电器股权之时,就已酝酿并购其他上市公司平台。
2019年7~12月,格力集团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以及协议转让等方式累计投资约13.64亿元收购欧比特(300053.SZ)15.0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还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长园集团(000651.SZ)股份至13.01%,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截至2020年5月持有长园集团的股份已增持至14.53%,累计投资约为14.22亿元,但截至2024年3月末持股市值仅为8亿元;齐心集团(002301.SZ)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向格力集团配股1844.38万股,格力集团投资金额1.91亿元。
而在近日陷入医疗反腐“留置风波”的阳普医疗(300030.SZ),是格力金投于2021年末收购并纳入并表的上市公司,其营业收入近年来呈持续下降且亏损状态。今年7月8日,阳普医疗发公告称,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冠华被珠海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2023年,格力集团再下一城,参与科恒股份(300340.SZ)定增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但因目前科恒股份董事会暂未完成改选,格力金投暂未将科恒股份纳入合并范围。恒股份发布的年度业绩报告称,2023年营业收入约30.29亿元,同比减少23.56%;净利润亏损5.19亿元,同比下滑12.75%。
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亦是格力集团重要投资标的,截至2024年3月末,横琴创投已投57家非上市公司股权,总投资金额为6.08亿元;格力金投直接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74家,累计投资68.61亿元,除个别项目外大多数投资股权比例低于10%,仍以财务投资为主。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部分持股公司暂未对格力集团贡献股利收入。《报告》称,公司本部(格力集团)投资组合仍以子公司出资、理财产品、上市公司股权及货币资金等为主,所涉行业广泛,被投标的信用风险低,流动性较好。
一场“以投带引”的多赢实践
今年2月,格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洪在中科天使前沿科学与新兴产业圆桌论坛上介绍,格力集团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及珠海本地项目185个,总投资额170亿元。
对于地方国资而言,参股或收并购上市公司,目的或是为了国资保值增值,或是为了牵引相关产业落地,鲜有像深圳国资那样二者兼得的案例。梳理格力集团近5年的产业投资项目可以观察到,珠海国资明显更倾向于后者。
截至2019年12月末,珠海共有上市公司28家(境内),市价总值6295.26亿元,远低于深圳、厦门,甚至低于同为经济特区的汕头市。近年来,珠海入股上市公司的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24年4月末,珠海上市公司数量已上升至40家,总市值为5170.21亿元,广东省排名第4,但仍难逃A股市场“增量不增价”怪象。
市场分析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客观而言,珠海参股或收并购的上市公司,不少账面收益并不理想。但在引进企业、培育上市公司方面,有不少亮点。如何‘消化’这些公司,除了账面上的损益外,让企业和珠海当地产业经济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应该是珠海国资未来重点考虑的问题。”
账面收益以外,与珠海产业深度耦合是国资国企更为关注的投资维度。
格力集团耗时一年半登顶长园集团第一大股东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接近格力集团的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格力集团多次增持长园集团,看中的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业务布局,但是长园经营现状存在一定问题和风险,业界并不看好此次联姻。“不过几年时间过去,格力集团确实在盘活和引进长园集团在珠布局方面下了一番功夫,规模体量逐年攀升,在产业集群总产值和税收方面都有所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格力集团已推动长园集团旗下长园电力、长园共创、长园半导体、长园泽晖、深瑞智能、深瑞智联、达明科技、运泰利、运泰利视觉、运泰利软件等多家“长园系”公司,以及长园深瑞新能源智能产业创新基地、长园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户珠海。
故事仍在继续。2023年9月,格力集团战略入股深圳市安科讯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安科讯”),并于当年底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珠海市安科讯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安科讯是长园集团的参股公司,长年为华为、汇川等企业提供数字能源产品生产服务,在珠海建设的新一代智慧型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中期年产值可达20亿元,长期有望实现整体产值超30亿元,税收超1亿元。
上述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股权投资后会带动一些公司或其项目落子珠海,“以投带引”模式可以带来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能级。另一方面,有利于产业项目的推进,特别是在招商难的当前环境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或链主企业,对推动项目运作起着重要作用。此举也有利于格力集团完成闭环,招引进驻珠海的相关企业可以落地其运营的产业空间载体。
比如,格力集团与闻泰科技合作引进珠海得尔塔及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园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3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2万个。
而在成为科恒股份的控股股东后,格力集团方面称,在投后会以供应链服务方式,推动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科恒浩能新能源设备项目”在金湾区落地投产,预计落地达产后年产值将超80亿元。此前,双方合作已推动科恒股份锂电池正极材料和设备等项目落地珠海。
相比合肥、深圳等城市,珠海组建标准意义上的两类公司时间较晚。格力集团作为珠海首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开始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方面积累经验,逐渐在多数新增基金中担任管理人角色,而在经历了一波收购潮后,亦对资本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何面对“后格力时代”的挑战,格力集团仍需拿出更多真招、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