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支点战略行动丨锚定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湖北如何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许涵毅 武汉报道 4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解读《关于实施科创引领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的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2027年全省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
围绕上述目标,湖北分别从力量建设、空间布局、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创新生态等6个方面,系统部署具体任务,强化创新策源体系化支撑。
在夯实支点创新策源力量根基方面,提出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增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壮大科技领军企业队伍4项任务,力争到2030年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或基地,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0个左右,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中部的创新力量矩阵进一步加强。
在优化支点创新策源空间布局方面,提出打造创新引领增长极、建强支撑全域的创新“金三角”、构建融入全国的创新“中三角”3项任务,力争到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排名均进入全球前10,排名进入全国前50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5家左右。
在加快支点创新策源攻关突破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重大任务凝练机制,打造“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量子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基金群,构建颠覆性技术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除提升创新策源力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也是湖北的重要任务。“科产深度融合是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由之路。”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郭波表示,省经信厅将通过突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一融合关键,夯实高质量科技供给这一融合基础,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一融合路径,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朱华表示,湖北将持续提升科技信贷服务质效,并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资本支撑,建立健全融资担保行业敢担愿担能担会担长效机制,完善科技融资担保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