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版壹元券“萤火花韵”新品首发,赛博美学展示纸钞臻藏瑰宝魅力
2025年4月29日,一份承载着人民币印刷史特殊记忆的藏品——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版壹元券“萤火花韵”版别在广州揭开神秘面纱。
据了解,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版壹元萤火花韵是人民币印刷史上技术试验与艺术偶然性的完美结合,其“绝版防伪+赛博美学+极端稀缺”的三重属性,已奠定其作为第四套人民币收藏“新蓝筹”的地位。对于收藏和价值增值而言,其潜力广阔无垠。
此次新品发布会在广州289艺术园区召开,成功吸引了众多媒体、收藏家、艺术家及业内专家的深切关注。据了解,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在线上交易平台上线。由此意味着钱币收藏将由传统现货交易市场走向新交易平台和新传播平台,新的传播链条可覆盖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从而催生新的收藏、交易模式。
货币试验成就赛博美学“绝版收藏品”
在人民币收藏的广阔天地中,第四套人民币1996年版壹元券以其丰富多彩的“荧光版”特色,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凸显出特殊的收藏价值。
作为第四套人民币壹元券(1996版)中的顶级荧光品种,“萤火花韵”凭借其独特的技术背景、艺术价值和市场稀缺性,成为人民币收藏领域的“现象级”品种。
据了解,“萤火花韵”是第四套人民币试验的“绝版遗产”,首次在此版别试验更为先进的第五套人民币部分技术。
在第四套人民币印刷末期,为测试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术,“萤火花韵”率先采用红蓝双色纤维丝。这种纤维在紫外光下呈现红蓝交织的星点状荧光(类似第五套人民币中的“星云防伪”),成为第四套人民币中具备更为先进的第五套人民币里部分防伪特征的特殊品种。
此外,由于印刷工艺的偏差出现“意外美”,其荧光效果源于油墨配比调试中的偏差,导致部分1996年版壹元纸币在紫外线下呈现近乎全版荧光。这种技术偏差因后续工艺标准化而无法复现,成为“绝版试验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萤火花韵”因为几乎全版荧光,同时具备美学价值,被视为人民币设计史的“赛博朋克之作”。
分区域来看,左边的花束在荧光灯下,呈现出绚丽的荧光效果,被收藏者称为“荧火花束”;主图梅花由内而外渐变荧光,花芯的整体荧光色,向外过渡为部分荧光色,似模拟自然光照下的立体,被称为“梅花灼灼”;底部灯笼荧光显现,灯穗丝线虽纵横交错却不显凌乱,被称为“灯笼贺岁”;右侧花枝轮所显现的荧光效果让人眼前一亮,被称为“荧光花枝”。
相比其他荧光币而言,“萤火花韵”近乎全版荧光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形成“超现实荧光景观”,被年轻藏家称为“纸上的赛博霓虹”。
据专家表示,90年代末大量1996年版壹元券用于流通,荧光币因公众缺乏认知,多数被磨损或损毁,因流通损耗、人为破坏和保存环境等诸多各项因素影响,符合萤火花韵版别的数量并不多。
在符合版别的情况下,品相又是一道坎。能达到收藏级别的,在头部鉴定评级公司严谨评分标准下,最少亦需66分及以上才具有相关收藏意义。
此次展出的“萤火花韵”新品,由全国头部的评级公司广东国标钱币邮票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使用国标钞王红标进行鉴定评分,在符合萤火花韵版别的情况下,所得评分低于三星66分EPQ的皆不评定。
三星66分EPQ是评定《萤火花韵》的最低门槛而非终点。门槛之内,是可珍藏的珍品,臻藏瑰宝。门槛之外,淘汰了所有的破损流通票、无星票、非原票(含水洗票,裁剪票等各种处理票)。而未保存好的未流通散张、十连、百连乃至千连,同样亦只能望门止步。稀缺性与溢价潜力泾渭分明。
广东省集币协会会长单位广东国标钱币邮票鉴定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廷认为:“此次发布会不仅是一个展示与传播的舞台,更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它将为钱币收藏界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
钱币集藏将迎来新发展趋势
《2024年中国人民币收藏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得益于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及文化消费的提升,特别是在金融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稳健者将目光转向了具有广阔保值增值潜力的人民币收藏品。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频繁举办,国外收藏爱好者对中国人民币收藏品的兴趣呈现了极为显著的增加,更因此推动了钱币收藏品市场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其中,纪念钞和特殊版纸币因稀缺性和独特性,成为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焦点。对于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萤火花韵”版别的1996年版壹元纸币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品。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更因其珍稀的存世量和独特的版别特征而备受追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珍稀版别的收藏价值亦将会更加凸显,从而成为钱币收藏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刘俊廷认为,面对当前市场状况,收藏者们在珍藏之余应该具备足够的市场敏感度。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未来的钱币集藏市场有望出现更多机会。
上述《报告》指出,未来几年内,中国人民币收藏品市场将有望进一步增长。政府加大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支持力度,将为市场提供持续的动力。同时,科技发展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收藏品的真实性验证能力,还可能催生出新的交易模式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