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突袭!汇洲智能涉信披违规遭立案,股价跌停背后股民维权通道开启
记者李山
4月29日,汇洲智能(002122.SZ)股价开盘即封死跌停,收报3.30元,跌幅达10.08%。这一暴跌背后,是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接连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和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监管重锤落下,揭开了这家公司财务造假、隐瞒重大事项内情,也拉开受损股民索赔大幕。
监管直指两大违规
根据浙江证监局调查,汇洲智能存在两项重大违规行为:虚增收入致财报失真、未披露借款合同重大变化。
监管查明,公司通过不当手段虚增2019年、2020年收入,并导致2021年至2024年中期财务数据连续偏差。为掩盖问题,公司虽在4月25日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追溯调整相关财报并披露审计机构鉴证报告,但造假行为已对投资者决策造成长期误导。
此外,汇洲智能对齐齐哈尔欣豪润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借款合同发生重大进展时,未履行信披义务,导致投资者未能及时知悉风险。浙江证监局认定,董事长武剑飞、财务总监陈莹莹对虚增收入负主要责任,而武剑飞与董秘武宁则对隐瞒借款问题担责。
监管层对公司及三名高管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同时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汇洲智能回应称“生产经营正常”,但市场用脚投票,股价跌停反映出投资者信心崩塌。
业绩“过山车”难掩治理危机
监管风暴下,汇洲智能的财务表现同样引发质疑。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9.37亿元,净利润却巨亏3.71亿元,同比暴跌363.73%;扣非净利润亏损3.83亿元,跌幅高达1188.56%。尽管2025年一季度业绩“V型反转”扭亏为盈,但公司未解释波动原因,市场对其可持续性存疑。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主营业务机床制造占营收近90%,但行业整体承压;被寄予厚望的AI数据标注业务仅贡献5.21%收入,难撑大局。叠加信披违规暴露的内控缺陷,汇洲智能的长期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并非首次遭遇股民索赔
事实上,此次事件并非汇洲智能首次因信披违规陷入纠纷。其前身*ST天马在2019年因五项违法事实被证监会行政处罚,中小投资者随即发起维权。尽管公司通过破产重整更名“汇洲智能”,但历史遗留问题仍如影随形。
数据显示,公司此前已与1247名散户达成调解协议,合计赔付2.31亿元,但仍有大量投资者索赔未果。此次新一轮监管处罚,或将引发更大规模维权行动。法律人士指出,近年来证券虚假陈述案件股民胜诉率超80%,投资者获赔概率较高。
受损股民如何行动?
根据司法解释,符合以下条件的投资者可参与索赔:在2020年4月29日至2025年4月24日期间买入汇洲智能股票,并在2025年4月25日收盘时仍持有或卖出产生亏损,或在2025年4月28日收盘时持有且后续卖出或持有亏损。
维权需准备材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证券账户信息、股票交易对账单等。目前,“索赔通”公众号已开通登记通道,投资者提交资料后,专业团队将协助核算损失并启动诉讼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案件通常采用“风险代理”模式,投资者无需预先支付律师费用。
从*ST天马到汇洲智能,名称更迭难掩治理顽疾。此次监管重拳不仅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也为受损投资者提供了维权契机。随着证券法修订后惩戒力度升级,投资者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符合索赔条件的股民,可关注“索赔通”公众号提交资料,抓住挽回损失的窗口期。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维权信息请以官方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