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库 > 正文

营商环境周报(第164期)|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2025-05-13 15:25:14 21综合 王艺,刘智

时政要闻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两方面提出了若干举措。

《公告》提出,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科技型企业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用于科技创新产品设计、研发、项目建设、运营、并购等。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用于私募基金的设立和扩募。

《公告》提到,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优化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管理流程,提升融资效率,支持发行人根据资金使用特点,灵活分期发行。创新科技创新债券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机构可根据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型企业及科技创新业务的特点,打破传统以资产、规模为重心的评级思路,合理设计专门的评级方法和评级符号,提高评级的前瞻性和区分度。建立科技创新债券专项承销评价体系和做市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债券的事中事后管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建立专项信用报告跨省互认机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使用基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汇集的各领域违法违规信息形成的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多个行政机关单独出具的有无违法违规记录的证明(简称“信用代证”)。

《通知》明确,专项信用报告应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刑事裁判等信息。对地方政府产生的相关信用信息,加强归集共享;对中央国家机关产生的相关信用信息,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给省级信用牵头部门。

《通知》指出,“信用代证”的适用对象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信用代证”工作拓展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各地应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企业融资、申请优惠政策等事项中推广“信用代证”。

《通知》明确,省级信用牵头部门要建立专项信用报告异议申诉机制,信用主体可以通过省级信用平台网站提出异议申诉。省级信用牵头部门收到异议申诉申请后应及时推送给数源单位,并将申诉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申请人。各地区要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实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严肃查处泄露、篡改、毁损、窃取信用信息等行为。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围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明确了七方面共118项重点任务。

《计划》提出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章、改革完善知识产权重大政策、完善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具体包括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做好“十五五”知识产权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措施。

《计划》提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具体包括完善并全面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强化两法衔接和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合作等措施。

《计划》提出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具体包括持续提升专利商标审查质量和效率,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体系,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和版权产业,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等措施。

地方行动

湖南:一次性补助支持首发经济,培育孵化本土新消费品牌

近日,湖南省商务厅、湖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湖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丰富提升消费供给,推动湖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措施》提出,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首店,对首店实际发生租金、装修等费用,按照不高于5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100万元。支持举办各类首发活动,对首发活动实际发生的场租、设备租赁、搭建等费用不低于30万元的,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活动主办方一次性补助。打造首发经济新场景,积极推动商圈、步行街、社区商业中心等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改造工程,培育首发经济承接载体。

《措施》明确,支持本土新消费品牌的培育孵化,对在省内外年度新开设10家以上直营门店或新开设直营门店累计营业收入首次超过一定额度的,给予品牌方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补。

《措施》提到,支持打造“湘品首发”平台,支持各市州常态化开展湘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引导“湘品出湘”,鼓励“湘品湘用”,支持出口受阻企业转内销。

广州:22条措施支持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促进与港澳服务贸易规则衔接

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州市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22条措施支持全市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企业优结构、提效益、强实力。

《措施》提出,深化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等措施。要率先促进与港澳服务贸易规则衔接,把握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服务贸易协议修订利好,强化与港澳服务对接,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和业务增量。

《措施》提出,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口岸通关。人才方面,拓展境外职业资格(工种)认可清单,深入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实施人才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资金方面,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持续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更高水平便利化。技术方面,推动科研用物资、资金、专利权跨境交易使用。数据方面,加快推进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建设,协同港澳开展数据托管、融合计算、隐私计算、数据预处理和隐私保护等服务。

《措施》提出,促进金融、会展、人力资源等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做强数字服务、文化服务、中医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国家级和省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大力发展与货物贸易相融合的服务贸易、绿色服务贸易,与服务消费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贸易,综合推进服务贸易产业发展。

典型案例

北京:10.25%企业列入“无事不扰”名单,“扫码检查”阻断大量重复检查低效检查

自2024年7月1日北京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改革以来,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扫码检查29.3万次,重复检查、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达88%。此外,全市列入“无事不扰”企业已占全市企业总量的10.25%,首批“无事不扰”企业被检查量环比下降79.1%,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区域应用,致力于将电子营业执照打造成经营主体身份验证基础设施、全场景电子政务服务通行证和电子证照信息集成化展示查询平台。已为27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可随时通过“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应用。截至目前,230万户经营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存量经营主体八成以上,近两年新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应用率达97%,全市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量2.15亿次,居全国首位。

北京推动49个监管部门应用数据比对、远程检查、企业自主提交材料等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以科技手段赋能高效精准监管,将现场检查转变为“不见面”“非接触”式监管。截至2025年3月,全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成效明显。全面推行“扫码检查”改革,全市各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企业开展检查时,必须先统一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才能实施行政检查和现场访企活动。

北京以“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价结果为基础,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人工智能、大型企业总部等重点行业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截至2025年3月,全市“无事不扰”企业总量达到23.1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10.25%。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