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手机ODM代工变局:闻泰离场后,产业走向何方?

2025-05-16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骆轶琪

随着闻泰科技出售旗下产品集成类业务给立讯精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代工行业正迎来变局。

一方面,这两家龙头公司的代工业务整合尚需时间;另一方面,外部供应链和贸易环境面临变化,这更考验ODM厂商从供应链到研发、生产的综合竞争力。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林科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闻泰科技出售的业务与立讯精密的融合尚需时间,而原本排在第四位的天珑移动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将推动其有望在今年上半年进入ODM行业Top3阵营,复杂的手机竞争环境也将让ODM产业的商业模式走向转变。

梳理近期发布的财报不难发现,由于手机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与其业务有显著关联的ODM行业也面临显著的盈利压力,寻求新业务成长点依然是当前关键命题。当前ODM的多元化进展几何?立讯精密入局将为行业带来什么变化?

代工变数

国内ODM代工行业“上市三巨头”的格局正迎来变动。

闻泰科技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财报显示,年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98亿元,同比增长20.23%;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8.3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39.83%。

公司方面指出,由于2024年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公告,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对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使净利润受到较大影响。

从四个季度拆分来看,公司净利润出现较大下行波动的确出现在第四季度,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74亿元,但到第四季度已经亏损32.48亿元,与前述表述相契合。

公司正加速业务调整的步伐。

2024年12月31日,闻泰科技曾发布公告表示,与立讯有限公司签署了《出售意向协议》,拟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的与产品集成业务相关的9家标的公司股权和标的经营资产转让给立讯有限。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

原本作为“果链”重要厂商的立讯精密借此进入ODM行业,显然将重新搅动行业格局。

林科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闻泰科技剥离产品集成业务目前处在交割过程中,主要研发和业务团队都进入了立讯精密;立讯精密方面也会从供应链、认证、法务等方面进行融合。

“立讯精密早期的业务是纯代工模式(业内简称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借力收购闻泰科技相关团队进入ODM行业,会获取更多优势。例如闻泰科技在ODM行业有领先的研发优势,对消费电子理解到位,长期与一线品牌厂商合作。”他补充道,近些年来,闻泰科技由于对订单有所挑选,希望利润优先,从而导致公司整体ODM订单量有所下降。

正因体量有限,公司在代工成本方面缺乏明显优势,“产品集成”业务面临盈利压力。“相比之下,龙旗的ODM业务拿到了很多量级较大的订单,虽然一定程度牺牲了利润,但实现规模效应后,可以对整体盈利能力进行分摊。”林科宇续称。

这背后是硬件产业链的一条定律,当达到一定规模效应后,成本可以进行分摊,实现整体层面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平衡。目前手机产业链出现马太效应就是这一定律的直接显现。

林科宇向记者分析,对立讯精密来说,以往EMS模式的主导权在手机厂商手中,这一角色仅投入设备和生产导入工作;但ODM模式将深入产业链更多环节中,要定期根据产品零部件行业的变化,主动研发出一些原型机供手机厂商挑选,需要做更多前瞻性研发和成本优化工作。这意味着,ODM模式比其原有的EMS模式有更多业务能力挑战,但也有更大潜在收入空间。

“此外,以前仅作为‘果链’代工厂,立讯精密只需要根据苹果提供的供应商名单进行产品组装,但ODM是另一套供应链体系,ODM厂商目前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在300美元售价以下,因此立讯精密需要重新进行供应链挑选、导入等工作。”他补充道,闻泰科技此前在供应链方面没有比华勤或龙旗更好的供应链议价能力,这是立讯接手后需要面对的挑战。

外部挑战在于,这两年来,手机供应链零部件成本在逐渐抬升,这将进一步影响ODM业务的盈利能力,因此,在立讯精密与闻泰科技团队磨合早期,如何进行平衡是一个命题。

“当然,不能忽视立讯原本的能力。在‘果链’中成为代工‘一哥’,意味着公司本身在成本、流程、运营控制方面已经有良好的积累,这是立讯立业的关键。”林科宇分析道,在收购后,立讯方面需要对闻泰相关业务的效率、流程、供应链能力进行优化。

手机压力

显然,手机“ODM三巨头”的格局将面临变化。

林科宇告诉记者,立讯与闻泰的业务融合存在一定时间差,这让行业格局在今年上半年会出现变数。“我们认为,倘若天珑移动可以保持量级,今年上半年有望超过闻泰科技的体量,跻身全球ODM行业Top3。”他补充道,这是基于立讯进行业务融合需要一定产能和良率等爬坡期的考虑,但在今年下半年随着立讯精密的业务融合出现新进展,行业格局有出现变数的可能。

此外,“三巨头”之外的份额竞争也在发生。

据Counterpoint统计,2024年快速成长的次头部ODM代工厂商中,多选择了与有高ODM代工需求的厂商合作,例如天珑移动、麦博韦尔和易景信息分别与传音有深度合作;龙旗科技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与小米的深度绑定,此外也加深了与如三星等厂商的代工合作。

手机品牌厂商与ODM代工厂商合作频度的变化,显示出身处手机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业链之间的求索。这从近期发布的财报可见端倪。

闻泰科技2024年财报显示,期内公司产品集成业务实现营收584.31亿元,同比增长31.85%,毛利率2.73%。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大客户新项目及家电、汽车等客户,年内该业务收入和第四季度单季度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从业务运营情况来看,2024年上半年,受新项目初期定价较低、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工厂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产品集成业务的综合毛利率和盈利水平同比出现一定下滑。对此,公司积极与客户沟通协调,同时通过多项降本增效措施,显著改善经营效率。

相比之下,年内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7.15亿元,同比下滑3.35%,业务毛利率37.47%,实现净利润22.97亿元。

回溯闻泰科技正常经营业务的2024年半年度来看,期内公司半导体业务虽然净利润受行业需求影响有所下降,但仍然盈利10.8亿元,产品集成业务则净亏损8.5亿元。上半年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为1.4亿元。

显然,近两个重要财务周期业绩都显示出,产品集成业务已经对闻泰科技的整体盈利能力带来较大压力。这就不难理解该公司近些年在持续强调将业务重心转向半导体业务的决心。

不过闻泰并没有对产品集成业务中不同细分终端产品进行财务数据拆分,难以清晰了解其具体业务进程,另外两家ODM巨头进行了详细拆解。

华勤技术财报显示,2024年智能终端业务是所有业务中增速最弱的,年营收增速为12.93%,毛利率在公司旗下四大业务中也处在偏弱水平,年内毛利率为9%、同比减少3.3个百分点。

龙旗科技2024年度财报显示,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比78%,依然占据公司收入规模的绝大部分;AIOT业务收入占比12%、平板电脑业务占比8%。

盈利能力方面,智能手机同样是公司三大业务中毛利率最低的类型,年内为4.92%,同比下滑3.76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最高的为AIOT业务,年内毛利率11.28%,但同比下滑幅度最大,减少9.8个百分点;平板电脑业务则相对稳定,年内毛利率8.62%,同比减少1.34个百分点。

根据Wind计算,华勤技术2024年度销售毛利率为9.3%,相比前两年已经持续在下滑;龙旗科技去年销售毛利率为6.08%,也低于前两年表现。

多元进程

这显示出,寻找手机业务之外的新增长点愈发重要,目前华勤技术是ODM巨头中多元化进程相对快的厂商。

结合2024年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不难发现,公司都提到,营收增长原因在于,高性能计算产品的业务规模增加。

华勤技术的“高性能计算”业务其实包含了服务器和PC、平板等产品类型。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华勤在这三大类目的体量都是ODM同类厂商中最大的。

拆解财报来看,2024年内,智能终端业务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约58%、智能终端业务占比32%,显然其在手机外的多元化方面早已取得显著进展。

但也正因如此,虽然在AIOT和汽车及工业两类业务的毛利率可观,却无法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在华勤技术四大业务中,毛利率最高的是汽车及工业产品,其次是AIOT及其他,前者也是公司四个业务中唯一年内毛利率上涨的业务,后者则是毛利率下滑幅度最大的业务。

公司方面解释,2024年受出货产品结构及上游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除汽车及工业产品外,其他产品本期毛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受客户和出货产品结构影响,本期境内业务的收入和成本均较上年增长。

在今年第一季度,龙旗科技收入虽然有所下滑,但多元业务拓展也为公司整体规模增速带来助力。

公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78亿元,同比下降9.27%。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67.41亿元,同比下降20.86%;但平板电脑业务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21.56%;AIoT产品业务收入14.05亿元,同比增长53.48%。

公司方面表示,期内在AIOT业务方面进一步丰富了AI眼镜的产品矩阵,在汽车电子方面也有新项目定点。

林科宇告诉记者,从ODM上市三巨头来看,虽然手机业务对盈利能力有拖累,但这也是维持公司整体规模化的“底盘”。“因为这些公司的手机之外业务规模整体还比较小,需要手机业务支撑,才能把多元化品类能力进一步完善。进而整体平摊运营、研发、人力、工厂折旧等成本。”他分析道,如果单纯从事IoT中单品类业务代工,将很容易被ODM巨头厂商进行成本挤压而难以存活。

实际上ODM行业本身角色也在升级为JDM(Joint Design Manufacturer)模式。林科宇对记者分析,两类模式的区别在于,后者与手机厂商的联系更为紧密,对订单排他性和量级都有协议要求。“JDM模式意味着,代工厂和手机厂商将联合负担额外的开模、物料、研发等成本,双方绑定程度更深。不过这一模式在PC行业已经很成熟,因此ODM向JDM升级的趋势将不可避免。”

而传统ODM模式,在ODM厂商研发出一款原型机后,其甚至可以同时提供该方案给多家品牌厂商,随着手机品牌聚合度进一步提升,厂商差异化的发展诉求推动行业向新合作趋势转变,也是产业顺应趋势的发展方向。

整体看,林科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随着手机厂商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将更多订单释放给ODM代工厂成为主要趋势,目前这一比例大约维持在44%-46%区间。

“品牌厂商释放给ODM代工厂的订单多是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随着近些年国产品牌加码拉美、东南亚、印度等市场,ODM厂商在这些海外市场的订单更多,价格主要集中在300美元以内。”他续称,随着国产厂商持续推进高端化,ODM代工订单也有向500美元价位段手机产品靠拢,“尤其是当一线手机厂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时,可能会释放更多订单给ODM代工,将压力分摊。”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