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证券 > 正文

从拓宽独董提名渠道到特别代表人诉讼扩容,证监会17个案例解码投资者保护升级路径

2025-05-16 20:24: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崔文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 伴随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的到来,一系列关乎投资者保护的行动,在证监会的牵头下陆续开启。

其中,“年度评选十大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与“七大年度投资者保护便民服务和机制创新示范案例”尤为值得关注。综合17个案例,可以窥见监管严惩资本市场乱象、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路线图。

全面从严监管,仍然是监管工作的主基调之一,这从2024年执法数据中可见一斑。2024年,证监会依法从严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作出处罚决定592件、同比增长10%;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5%;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更是达到178件,同比增速高达51%。

大股东长期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的一大头疼事。对此,监管正在推出更多针对性措施。其中,上市公司资金如果被大量占用,并且无法按时清空资金占用余额,上市公司将触发规范类退市风险警示。*ST信通即因大股东占用资金而被*ST,后在投服中心、黑龙江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多方合力督促下,大股东占用资金被悉数归还。

与此同时,诸多利好投资者的新尝试正在探索之中。比如,扩大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范围,2024年金通灵案、美尚生态案均成功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

再比如,投资者保护机构公开提名独立董事。2024年,第一医药成为第一家由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投服中心”)提名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

投服中心开提名上市公司独董先河

日前,证监会发布2024年度评选十大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可以窥见,一些市场呼唤已久的投资者利好措施,已经付诸实践。

增强独立董事“独立性”,独立董事聘任不再由大股东“说了算”,而是由独立第三方委派,被视为让独立董事真正发挥应有监督作用的关键所在。如今,已有相关案例成功落地。

2024年6月21日,投服中心提名的独立董事候选人获第一医药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获99.99%有效表决权股份同意,其中投服中心公开征集股份数占中小股东同意股份数的 99.98%。

这是我国资本市场首例公开提名独立董事个案,开创了投资者保护机构提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之先河。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为拓宽独立董事来源、完善独立董事选任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推进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有利于更好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受多重因素影响,要想实现独立董事普遍由投服中心提名,短期来看难度很大。不过,如今有了成功案例,后续再现投服中心提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实践难度则会有所降低。”某券商资深人士分析道。

倒逼大股东归还所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

大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拒不归还,是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如今,伴随监管对于该现象惩处力度的加强,违规占用资金情况正在好转。

典型如太安退资金占用案。近期,投服中心提起的太安退代位诉讼以调解方式结案,成为全国首单通过司法协同实现“零成本”代位诉讼全额追回大额股东占款诉讼案。

太安退自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发生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4.6亿元。2024年9月,投服中心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股东代位诉讼,代位太安退诉其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高管损害公司利益。

经多次开庭,投服中心会同法院督促占用方太安堂集团于2025年4月以股权转让暨代偿方式全额偿还占用资金本息合计5.72亿元。2025 年5月,法院以诉中调解方式结案。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投保机构代位诉讼的公益特征,法院退回投服中心预交全部的239万元诉讼费用,相关公司承担了公益律师费用。

*ST信通大股东清偿占用资金案,是另一个典型案例。2024年5月10日,黑龙江证监局责令*ST信通在6个月内清收截至2023年年报披露日的被占用资金5.34亿元,并清空资金占用余额。公司未能按期完成整改,触发规范类退市风险警示。

2025年1月11日,投服中心向公司发送质询函,敦促董事会、监事会尽快向相关责任人追偿5.68亿元占用资金,并表示保留通过股东代位诉讼方式追责的权利。在多方督促推动下,公司将占用资金全部偿付完毕。

扩大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范围

相较于普遍代表人诉讼制度,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默示加入、明示退出”参与规则,有利于高效化解群体性纠纷,提高资本市场违法犯罪成本。因此,扩大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范围,是市场呼声所在。2024年,金通灵案、美尚生态案适用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成为我国践行该制度的又一成功探索。

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陈华平在2025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致辞中,亦明确证监会对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支持。他表示,证监会将继续深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推动构建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证券代表人诉讼依法、稳慎、高效开展,进一步发挥特别代表人诉讼集约化解群体性纠纷的制度作用。

5月15日出台的《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 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强调常态化开展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其中明确,对符合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条件的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相关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依法受理、审理。与此同时,投资者保护机构接受50名以上投资者委托直接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并作为代表人参加特别代表人诉讼的,相关人民法院在受理、审理案件中可以简化工作流程,提高诉讼效率。

首创警证联合反诈劝阻机制

从证监会此次发布的17大案例来看,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在于:证券公司与公安部门相结合,开辟反诈劝阻机制全新探索。

在电信网络诈骗诸多类型中,投资理财类诈骗往往以仿冒金融机构名称,仿冒金融机构所属APP,宣称是股票、期货投资等方式设局,基层民警由于缺乏证券期货市场专业知识,劝阻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浙江证监局指导国信证券投教基地延伸投资者教育模式,主动协助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 创建警证联合防非反诈劝阻机制,组建“萧然金色阳光”防非反诈劝阻义警队伍。当派出所接到预警线索、对事主进行电话提醒后,国信证券投教基地的防非反诈劝阻义警协同民警上门劝阻,通过 真假投资理财APP比对、证券账户核实、新股申购信息查询、机构资质辨别、正规投资交易流程讲解等方式,为当事人剖析投资理财诈骗的套路,一步步引导其认清上当受骗的事实,及时接受警方劝阻,从骗局中脱身,及时止损、报警处理。

截至目前,“萧然金色阳光”防非反诈劝阻义警共及时劝阻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732起,止付金额达1926.5万元。公安部门正联合国信证券投教基地将该机制予以推广,持续扩大劝阻成果,切实将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防在 “被骗路上”、阻在“深陷之前”,用精准投教的实际行动守护好群众“钱袋子”。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