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安居政策背后 城市留才的隐形较量
方昱(化名)是东北人,在北京上了快7年学,即将研究生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薪酬、补贴和离家远近成为他考虑的主要因素。最终他选择了黑龙江的一家企业,除了薪酬之外,该企业还提供20万元左右的安居费,并额外发放租房补贴,另外政府还将发放10万元的人才补贴。
“在我拿到的职位邀请里面,这个企业发放的补贴和安家费是比较多的,租房补贴大概可以覆盖租金的三分之二,并且可以连续发放好几年,这将大大降低我去那边工作的居住成本。”5月15日,方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住房事关高校毕业生安居,也是各地政府“留才”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为更好满足高校毕业生居住需求,各地针对毕业生初就业、购房等不同阶段,推出多样化的支持政策和服务,比如筹建人才公寓、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提供租金优惠,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阶段性住房支持;另外,多地推出人才购房补贴、青年群体特色住房贷款等政策,着力降低高校毕业生购房门槛和还贷压力。
图片来源:摄图网
毕业租房“大礼包”
“毕业生在武汉租房比较便利,而且有价格优惠,房源也挺新的,家具齐全,可以拎包入住,对刚毕业的人来说特别友好。”5月15日,卢含(化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卢含是湖北荆州人,在重庆上大学,下个月研究生毕业后,计划到武汉工作。为提前熟悉到武汉之后的居住和生活情况,他咨询发现,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人才公寓,硕士研究生每个月租金最高减免1500元。
卢含所说的人才公寓,即武汉大学毕业生人才租赁房。去年9月,《武汉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明确为减轻高校毕业生租房安居负担,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资格有效期内租住人才租赁房的,按照不高于市场上同类房产租金的70%缴纳租金,累计减免期限不超过3年。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别免缴2年、1年租金,免租金额每月分别不超过2000元、1500元。目前武汉大学毕业生人才租赁住房房源还在持续增加。
降低高校毕业生租房成本是各地减轻人才安居负担的重要政策着力点。今年以来青岛、北京、上海、苏州、呼和浩特等地均有类似政策推出,包括拓展租赁房源、提供租房优惠、发放租房补贴等方面。
如4月9日,青岛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免租金住宿保障。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给予免租金住宿保障。其中,来青岛求职的,可申请享受累计最长6个月免租金保障;如在青岛实现就业创业,可申请延租,延租期与之前住宿期合计最长12个月。初次申请时已在青岛就业创业的,亦可申请最长12个月的免租金保障。
如4月15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王桢在访谈中表示,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可凭毕业证书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另外,上海提高公积金支付保障性租赁住房房租上限,可全额提取公积金进行支付。4月27日,上海启动“保租房进校园”活动,涉及70余个项目,累计超1万套(间)保租房房源,以月租金2500元—3000元左右房源为主。
再如今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在2025年住房保障工作部署会上明确,持续推进新毕业大学生青年公寓、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员宿舍专项租赁。每区选取不少于300套(间)公寓型和宿舍型租赁房源,在毕业季启动面向在北京就业创业的应届新毕业大学生租赁。
另外,今年2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应届大学生住宿保障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免费短租—就业3年优惠长租”的阶梯式安居体系。
在政策支持基础上,一些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居住支持力度。5月15日,在北京一家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所在企业会给校招员工提供宿舍,不住宿的每个月发放800元的住房补助。另外,政府会为企业提供部分公租房等政策性房源,在政府租金优惠基础上,企业还会进行租金补贴,进一步降低大学毕业生的租住资金压力。
为高校毕业生购房“减负”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城市的生活渐趋稳定,也积累了一定物质基础,对住房的需求从租赁转向购置。为契合这一需求转变,多地推出针对高校毕业生等在内的青年、人才的购房支持政策,着力降低其购房成本,增强这一群体在城市安家信心的同时,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株洲、武汉、无锡、青岛、苏州、潮州、泰安新泰等地均有相关政策推出,包括发放购房补贴、提供特色住房贷款服务、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等。在近期各地发布的楼市新政中,部分城市将支持高校毕业生安居、支持青年群体购房放在首要位置。
日前,株洲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的若干措施》,第一项即支持大学生毕业安居。该政策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首次在株洲市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可申请人才购房补贴。
4月30日,武汉发布9条购房新政,其中第一条即优化青年群体住房贷款服务。鼓励商业银行面向在武汉就业创业青年群体,提供特色化住房贷款金融产品及多样化还款方式,大学毕业生也在政策支持之列。
4月9日,青岛出台12条楼市新政,其中第一条即推出青年群体“低月供”住房贷款金融产品,鼓励相关银行面向35周岁以下来青就业创业青年群体,出台“低月供”的住房贷款金融产品,最长可前10年仅归还利息,符合条件的已购房者也可以调换按揭贷款为该金融产品。
3月29日,苏州在《关于加快集聚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对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购房的可给予一定购房补贴,具体由各县级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购买首套或第二套自住住房的,贷款额度可放宽至1.5倍、最高可达225万元。
3月21日,潮州发布楼市新政,其中明确支持大学毕业生贷款购房,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内首次在潮州购买商品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按最高限额上浮20%。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地从居住角度对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支持,符合当前中央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中强保障的要求。另外,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购房也是促进住房消费的重要方面,目前无锡、武汉等地针对青年群体的特色住房贷款服务也可以向更多城市推广,着力降低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的还贷压力,也有助于推动当地房地产库存去化。此外,未来各地也可以探索其他政策举措帮助大学毕业生安居,如试点“先租后购”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