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温彬专栏丨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

2025-05-20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温彬。资料图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4月,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外部冲击明显加大,我国一些经济指标增速较3月放缓。但在此情况下,我国经济也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增长。

一是出口增速放缓。4月我国整体出口增速放缓至8.1%。4月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名义增长0.9%,较上月的7.7%放缓。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在面临外部不确定性时,制造业企业通常会选择观望,减少资本开支,进而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相应回落。1~4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8.8%,较一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已降至年内最低水平。三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降温,一些居民选择观望。部分居民购房支出下降,导致房价、商品房销售、房企施工以及资金来源等一系列指标有所下滑。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外部冲击加剧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展现出了较强韧性。这种韧性,既来自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也来自逆周期政策的加大对冲。

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受外部冲击会相对较弱。今年清明节期间,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6.7%,已经彰显出国内旅游市场的复苏势头。从全月来看,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为今年以来月度增速的次高水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明显好于季节性水平。4月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下降至4.7%,无论是降幅还是绝对水平均好于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服务业的稳健增长势头。

此外,在全国两会之后,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也在充分发挥。1~4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8%,与一季度持平,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缓解以及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专项债加快发行,基建投资的动能有所增强。“两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4月份,家电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和19.9%,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1~4月份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4.5%。

可以看出,尽管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各方面积极应变、主动作为,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新华社消息显示,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这一举措符合两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期待,也符合两国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

消息发布之后,全球资金避险需求明显消退,黄金价格下跌,股市继续上涨。主要机构也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期予以上调。不过,出口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仍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近期,监管部门已经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以及创新或扩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国务院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要求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随着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显效,我国经济的韧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