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副省长王俊寿:中非经贸博览会已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5月21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及中非经贸合作有关情况。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将于6月12日到15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商务部共同举办,是今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最为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
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介绍,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1168亿美元,增长6.9%,对非洲出口1788亿美元,增长3.5%。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非洲商品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据介绍,中非在新兴领域合作持续深化。数字经济方面,中国企业已经为非洲建设多个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5G技术在非洲矿山开采、城市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绿色发展方面,中非合作建设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累计超过1.5吉瓦,可满足非洲上百万家庭用电需求。金融合作方面,埃及、非洲进出口银行分别于2023年、2025年成功在中国发行人民币“熊猫债”。
湖南省副省长王俊寿介绍,中非经贸博览会已经举办了三届,签约项目履约落地率达到83%,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湖南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邀请刚果(布)、肯尼亚、纳米比亚、南非、尼日利亚等5个非洲国家作为主宾国,湖北省、重庆市作为主宾省(市)。截至目前,已有包括44个非洲国家、6个国际组织、23个国内省区市和2800多家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超1.2万人报名参会,围绕如何将展会流量转化成经贸增量,释放出综合效应。
王俊寿介绍,湖南作为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充分发挥博览会的平台作用,积极为省内企业开展对非经贸合作开辟渠道,搭建平台,积聚资源。
他还介绍了本届博览会的一些新做法,比如,委托有条件、有意愿且与主宾国有经贸往来的湖南企业,协助主宾国开展好展位的组织策划、招商招展和洽谈交流等工作,提升展会的经贸实效。比如,对口服务主宾国肯尼亚的一家湖南企业,利用自有资源优势,前不久在肯尼亚成功组织了博览会专场推介活动,吸引了100多家当地企业代表出席,其中有70多家企业还没有与中国开展过相关经贸合作,现场多家当地企业表达了参展意向,这不仅为企业自身在非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渠道、建立了直接联系,也为博览会拓展了新的展客资源。
202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湖南立足先行区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中非经贸合作服务体系。王俊寿介绍,在推进机制方面,央地共促中非经贸合作成为了广泛共识。湖南省会同商务部等部委建立了先行区建设会商机制,去年首次召开了部省会商会议。出台了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各项举措正在有效推进。湖南省14个市州与28个非洲国家建立对口合作机制,湖南与非洲开展合作协同的网络已初步成型,合作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