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铁甲钢拳”走进现实背后:算法进化,AI正成为新的文化生产工具

2025-05-27 13:33:54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丁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深圳报道

1956年的人类对未来的设想原本是这样的:

“2020年,人类拳击已成往事,机器人亚当登上擂台挥拳出击,两具钢铁身躯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溅。机器的冰冷算法嵌套人类的体育精神,它们像影子般复刻拳击手的每一记勾拳、闪避与反击。”由查德·麦瑟森发表的这部短篇小说《铁甲》,后来被改编为电影《铁甲钢拳》。尽管比预设的年份迟了几年,但影片中的幻景正加速在现实出现。

5月22至26日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成为科技的集中呈现。人形机器人随处可见,它们不仅能够格斗,而且走进展厅导览、跳舞、同人类交互,能够自己演奏乐器、辅助人类行走……随着技术成熟落地,曾经遥不可及的想象正变得触手可及。

这是文博会首设人工智能展区。事实上,早在去年,文博会就设置了大模型专区。今年文博会,AI 已经从一个困在文本框里的、看不见也摸不到的概念,真实可感地走到了我们所处的现实中来:每一次算法运作,都将真正作用于物理世界。表现在文化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正在由单纯的生产工具演化为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在驱动文化向新的同时,也颠覆着文化消费。

从内容生产工具到成为文化本身

在人工智能展区,“夏澜”站在入口处,不时眨眨眼睛、转转眼珠,作出生动的表情,不时有来往路过的观众忍不住去摸摸它的脸颊。

“夏澜”是由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数字华夏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它的脸部是由一种类似硅胶的复合材料制成的,以追求高度逼真;其两只眼睛都是摄像头,头部有29个电机,可以通过识别人类动作相应模仿作出表情,目前共可以做作出22种表情。

自去年8月推出后,“夏澜”出货量已有几十台,主要落地在展览、政务大厅等场景。

这不是文博会上的唯一一具机器人。展会期间,钢铁之躯散落在各个角落。从跨维的DexVerse,到乐聚的Kuavo,再到优必选、普渡、越疆、众擎等一批机器人企业均来到文博会现场,他们有的上肢灵巧,有的下肢发达,展现出多层次的能力维度。

一场文化展为何要邀请机器人?软的文化与硬的科技怎样适配才不显得违和?

“科技是需要文化的。”吴为表示,一方面,科技公司欢迎文化元素的加入,在大众印象中,机器人科技是理性的、严谨的、冰冷的,企业也需要融合多元文化实现行业推广;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需要科技的赋能、焕新。在他看来,今年机器人上春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会有更丰富的内容出现。

他透露,数字华夏的机器人走过时装秀,和小朋友同台演过舞台剧,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未来战士的角色,不久之后,公司还将合作组建机器人乐队。其带来的另一款机器人“星行侠”也是数字华夏IP系列开山之作,未来也将探索联名。

不远处的汕头展区里,十几只机器人组队跳起英歌舞。自两年前春节潮汕英歌舞一朝走红后,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便借助编程、算法教会了机器人跳舞。有关负责人称,企业还在根据文旅客户需求开发其他剧目机器人,此外,其最新一代合金机器人已能摆脱舞蹈过程中的固定位置,展现更大的步幅。

此外,文博会期间,众擎机器人也正式官宣,将在深圳打造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机甲拳王”,各参赛队将以人形机器人格斗俱乐部的形式参赛。

通过“体育+科技”跨界融合,众擎计划首创人形机器人英雄IP,孵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文化符号。接下来,它还会持续升级赛事,目标是将机器人竞技项目推进奥运会,开创人机共融的奥林匹克新时代。

由此可见,无论是现代化的娱乐项目,抑或是古早的传统文化,科技内核实际上都多元适配,两两结合使科技“大秀肌肉”的同时又极具观赏性。AI已经从简单的文化生产工具演变为文化产品的一部分,促进后者进一步增值。

敞开更大的消费想象空间

除了深刻塑造供给侧,AI也敞开了文化产业消费想象力的空间。

在文博会13号馆内,一位工作人员拿着一双鼓槌在敲击,他面前没有一面鼓,鼓点一下一下落在空气里,却真真切切发出了架子鼓的声音。

这是来自深圳感音科技有限公司的“空气架子鼓”,面市一年多卖出10万套,最便宜的一款仅299元。据介绍,鼓槌中装有陀螺仪,能精准定位挥动的位置,并识别空气中的七个虚拟鼓面。除了这款鼓槌,感音科技还有另一款产品智能指挥棒,手持一根指挥棒便如同随身携带了一支交响乐团。

公司创始人凌晓军喜欢音乐,但又深切感受到音乐对普通人的门槛,因而萌生出创造一种面向零基础人群的乐器的想法,在他看来,当下已迎来第三代乐器,第一代乐器遵循传统的机械原理,庞大无比;第二代乐器开始用电气模仿,如电子琴,更加便携但门槛仍然很高;第三代乐器进一步简约化、智能化;等到第四代乐器,“人类甚至可能用脑电波链接乐器,心中所想即成曲调”。

事实上,智能乐器已成为一个并不小众的乐器,就在感音科技展位旁边,一把无弦吉他也吸引了看客们的目光,用户只需跟着亮光点按即可演奏出吉他的音效。去年,该吉他所属的未知星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营收已超过10亿元。

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让智能乐器获得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未知星球目前已完成两轮融资;感音科技2023年获得了一笔2000万元融资,目前还在寻求A轮融资。

除了音乐消费,另一些公司则将关注点放在了体育领域。

深圳肯綮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例,这次带来展会的“外骨骼”机器人内置传感器和芯片,融入AI算法,能够学习穿戴者的动作步态,续航2.4万步,能够大大减轻徒步、登山者的体力消耗;其还有另一款专门辅助行走不便老人的产品。此前,泰山景区便从肯綮科技引入了一批“外骨骼”机器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来到文博会上的科技公司不少创立时间尚不久,肯綮科技2015年成立,如今刚满10岁;而感音科技2021年才成立,是典型的初创公司。这次带来展会的拳头产品大多是他们耗时数年才推出的新产品。

这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AI+文化”的普惠性。人工智能成本下探,越来越多初创企业开始找到可落地的细分赛道机会;相应地,消费侧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AI需求,其以低成本惠及越来越多人群,最终重塑了大众消费习惯。同前两年的“百模大战”相比,“AI+文化”日益落在实处。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