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广东强化挂网药品价格监管:确立1.3倍价差“锚点”,严防变相涨价

2025-05-28 19:10: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佳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

近日,《广东省医药采购平台药品挂网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布,旨在针对药品挂网采购提出多项细化措施,规范市场价格行为、防范价格异常波动,并强化跨渠道价格联动。

同时,《规则》特别强调对“老药新做”“变换包装”等变相涨价行为加强监管,通过“红黄标”以及弹窗等警示机制,以推动药品价格透明化和合理化。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全国范围药品挂网规则统一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征求意见稿的核心重点在于价格治理。”《规则》要求同厂同规格药品全国挂网价格统一,并对生物类似药等的挂网价格设定参考标准。“最大亮点则在于用药店和线上价格约束药企挂网价格。当前同一药品线下价格普遍高于线上,而新规则旨在以线上药价为锚点,倒逼线下药店价格下浮。”

线上线下最高1.3倍价差

按照《规则》,企业申报的挂网价格需与三大渠道价格挂钩。例如,企业申报挂网价格原则上应与供应当地定点民营医院价格保持相当。

在线上线下零售渠道,企业申报挂网价格原则上应与当地社会药店零售价格和互联网售药平台“即时达”价格保持相当。同时,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当地社会药店零售价格和互联网售药平台“即时达”价格集中区间1.3倍。此举有助于打破传统挂网价格与市场实际售价脱节的弊端,挤压企业虚报高价的空间。

对于价差问题,平台有督促之责。《规则》指出,一旦发现企业申报价格与市场实际售价存在较大偏差,平台应及时介入。

然而,对于线上“即时达”价格作为药品挂网价格锚点的可行性,市场上不乏质疑之声。有观点认为,“即时达”价格波动较大,难以作为稳定的锚点。

对此,张毅认为:“即时达价格波动大,主要与促销活动、配送费用及商家策略有关,但本质上仍反映着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他提出,可通过技术手段监测价格波动,设置平均值或合理区间,从而增强其作为锚定价格的稳定性:“通过规则监测价格变化,设置平均值和波动范围,能使价格更稳定可靠,发挥锚定作用。”

在省际间价格联动方面,《规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策略。针对省际价格差异,保留了“容忍区间”。具体而言,若口服制剂最小零售包装单位价格差异在5%以内且不超过5元,注射剂及其他剂型最小制剂单位价格整数位及小数点后第一位均相同,则视为价格一致,不强制要求向下联动。这一策略在平衡不同地区间价格差异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价格调整,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对于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领域,《规则》的价差管理颇具针对性。根据规定,同名同方、异名同方的中成药挂网价格,不得高于在广东省申请挂网的首个中成药价格的80%。不同厂牌间挂网价格按日均治疗费用折算后,需保持合理价差。未开展集采的,以最低价折算日均治疗费用的3倍为黄标价格,5倍为红标价格;已开展集采的,则按集采最高中选价折算。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80%、3倍以及5倍的限制,同样适用于生物类似药领域。与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相比,《规则》对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和注射剂的挂网价格限制要求更为严格。

在业内看来,这或许是化学药口服固体制剂和注射剂成分明确,生产工艺相对标准化。根据规定,通用名不同厂牌间挂网价格需保持合理价差。未开展集采的,以过评同通用名药最低挂网价的1.8倍为黄标价格,3倍为红标价格。

此外,对于化学药中的过评同通用名药,《规则》给予的价格上限为不高于参比制剂挂网价70%。而在广东省申请挂网的首个未过评同通用名药,挂网价格不高于参比制剂挂网价60%。这一举措,或许意在鼓励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提高药品质量。

严防区域性套利与变相涨价

目前部分省份已将线上价差作为挂网资格门槛,但业内有疑虑,如果不同省份对“价格明显高出”的判定标准仍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新的区域性价格套利现象。

对此,张毅表示:“这可能为区域价格套利创造一定条件。”部分企业可能利用信息差和地区标准差异,从低价省份采购并销往高价省份。但他同时强调,这种差异未必会很大。

为应对潜在的价格异常行为,《规则》提出,将销售价格、销售费用率明显偏高等价格异常,且年销售额较高或连续涨价的药品纳入价格风险品种范围,约谈督促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降低价格水平。对约谈后企业承诺整改价格高于黄标价格等药品,平台将其名称字体或背景显示为黄色,且弹窗提示“同通用名药品有其他较低价产品”。

对约谈后企业承诺整改价格高于红标价格等药品,平台将其名称字体或背景显示为红色,且弹窗提示“该企业本药品存在价格风险,同通用名药品有其他企业低价产品,请慎重采购”。

在市场竞争充分、供应稳定的情况下,平台可对超过参照价格10倍的药品进行撤销挂网、暂停挂网处理。同一企业同一时期红标价格警示药品数累计达到一定数量的,其销售合规性将被重点监控。

除直接价格管控外,《规则》还针对企业可能采取的变相涨价手段加强监管。例如,更换名称、剂型但成分不变;玩规格把戏,将10片装改为8片装,变相提高单价。对此类行为,《规则》要求平台保持敏感,加强审核。此外,平台需动态更新集采、医保谈判等形成的价格数据,避免新旧价格并存导致用药单位采旧不采新、采高不采低。

整体看来,随着各省挂网规则趋严,线下药店和互联网售药平台可能面临更大的价格竞争压力。张毅认为,目前跨区域价格差异和成本结构问题仍需解决。“不同地区、渠道的销售成本存在差异,统一规则有望规范市场,但需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副作用。”

不同省份的管理细节亦有所不同,如浙江省对原研药与仿制药价差管理颇细。

浙江省公布的《关于价格有明显优势产品挂网采购等信息梳理结果的公示》显示,多款药品拟供应浙江省价格高于计算价格,被判定为不符合价格有明显优势要求。而该省规定的计算价格是按差比价规则计算得出的价格,即不高于同剂型产品最低价的70%和原研药品的49%的低值。其中,与在线交易产品已共同被认定为原研药品的,不高于已在线交易原研药品的70%。

与广东省近期披露的《规则》不同,浙江省明确提到了与在线交易产品已共同被认定为原研药品的价格对比,这更直接地涉及了原研药和仿制药(或同类产品)之间的价差管理。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