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药物市场激战:司美格鲁肽收入超80亿美元力压K药,预定“药王”桂冠

2025-05-07 16:55: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凭借其明星产品GLP-1药物,诺和诺德与礼来在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展现了强劲的业绩增长态势。

5月7日,诺和诺德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总营收780.87亿丹麦克朗(约11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研发投入103.08亿丹麦克朗(约14.81亿美元),同比增长19%。按地域分布来看,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443.16亿丹麦克朗(约6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中国市场收入达到56.22亿丹麦克朗(约8.07亿美元),实现了22%的同比增长。

一季度,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合计收入569.34亿丹麦克朗(约80.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这一业绩高于礼来的替尔泊肽(61.50亿美元)。

根据5月1日礼来公司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礼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1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27.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从地区来看,礼来美国第一季度收入84.89亿美元,同比增长49%;欧洲23.89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中国收入4.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值得注意的是,礼来替尔泊肽凭借两大适应证合计为礼来贡献61.5亿美元的收入,占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的比重约48%。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目前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来看,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度拉糖肽占据前三。2025年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美元,诺和诺德凭借先发优势,礼来凭借减重效果(平均减重20% vs 司美格鲁肽14%),双方均在加速抢占份额。礼来替尔泊肽双靶点药物、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剂型有望成为两家跨国巨头的新增长极。

两巨头加速抢市场

通过分析两家医药行业巨头公布的财务报告,可以清晰地看到,GLP-1已经继PD-1之后,成为下一个备受瞩目的“网红”药。

具体来看,根据财报,诺和诺德降糖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收入327.21亿丹麦克朗(约4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口服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收入56.95亿丹麦克朗(约8.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减肥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创收173.60亿丹麦克朗(约24.93亿美元),同比增长83%。第一季度,司美格鲁肽的合计收入已超越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有望夺得2025年度“药王”宝座。

而礼来降糖版替尔泊肽Mounjaro第一季度销售额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美国收入为26.6亿美元,同比增长75%;减重版替尔泊肽Zepbound第一季度收入23.1亿美元。

在一季报中,诺和诺德方面透露,基于投资组合考虑,已在4月终止开发每周1次司美格鲁肽口服片剂。此外,诺和诺德已基于Ⅲ期ESSENCE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在欧美递交司美格鲁肽2.4mg用于治疗伴中晚期肝纤维化(F2-F4)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的上市申请,并且该申请已获得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礼来方面则透露,预计2026年上半年递交orforglipron2型糖尿病适应证的上市申请,今年第二季度还会开始高血压相关的研究,2026年第四季度完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研究。

IQVIA数据显示,自2021年新型GLP-1激动剂上市以来,肥胖症处方药的销售量显著增加。根据IQVIA的预测,到2031年,该类药物的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7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6%(2021—2031年)。这一增长趋势与市场研究机构的其他预测相符,例如,IQVIA Holdings预计到2027年美国肥胖药物支出将达到100亿美元,增幅超过378%。

假定一位患者一次只接受一种肥胖症处方药物,那么2022年在7个主要市场接受肥胖症药物治疗的患者数量预计为310万。这与这些国家约1.5亿肥胖症患者人数的数据相差甚远(假设平均占人口的19.3%),这表明存在大量尚未接受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群体,意味着肥胖症患者的处方药治疗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在7个主要市场中,GLP-1激动剂预计能治疗27%的患者。

基于此,有药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诺和诺德与礼来虽占据先发优势,然而,它们正面临产能瓶颈以及来自竞品的激烈竞争,逐渐显露出疲态。“尽管目前GLP-1药物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预计到2030年,随着新型机制药物的出现和市场份额的增加,GLP-1药物的市场份额可能不会如预期那样下降,反而可能保持或增加。”

这也意味着,减重市场格局有望重构。但也有反对声音指出:当前,欧美医保机构正面临新入局者的挑战,在已饱和的市场中,企业需凭借增强药效、实现药物口服化、长效化以及提高性价比等策略来吸引消费者;而在新兴市场,则需与领军企业角力,抢占新靶点、新适应证等前沿领域的发展机遇。该药企高管强调。

为打破现实困境,具有先发优势的两大巨头正在加速产能布局以及适应证扩展,这也意味着,减重赛道的终极竞争场景将不断往外扩展。

中外GLP-1混战在即

在不断外延的竞争场景中,少不了本土药企的身影,毕竟尽管诺和诺德在GLP-1全球市场份额仍达55.3%,但其在中国市场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九源基因、华东医药等企业的仿制药已进入Ⅲ期临床,未来竞争压力陡增。  

根据药融云数据库和《科学》杂志的报道,目前全球临床在研GLP-1药物多达102款,其中近一半(47%)来自国内药企,显示出GLP-1赛道的竞争日益激烈。而随着司美格鲁肽片的获批,让国内的GLP-1RA类药物正式步入了口服时代,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该类药物市场的壮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正在进行超过20个减重及肥胖症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中多个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同时,多款药品已成功完成临床Ⅲ期试验,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申请。

目前,华东医药已广泛布局,涵盖了利拉鲁肽类似药、司美格鲁肽类似药,以及包括GLP-1、GLP-1/GIP、GLP-1/GCGR/FGF21等在内的多种1类新药。华东医药旗下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糖尿病适应证于2023年3月获批上市,肥胖或超重适应证于2023年7月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款GLP-1类减肥药。

今年1月,恒瑞医药宣布其与美国Kailera Therapeutics公司共同正在共同开发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注射液8mg在减重2期临床研究(HRS9531-203)中显著减低体重,同时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治疗36周后,HRS9531注射液8mg组平均体重相对基线降低22.8%(安慰剂校正后21.1%),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为期36周的研究中,HRS9531注射液8mg剂量使受试者的体重平均相对基线降低了22.8%,而体重相对基线降低≥20%的受试者比例高达59%。

HRS9531是恒瑞医药研发的一种新型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减重与降糖适应症均已进入3期研发阶段。2024年5月,HRS9531作为恒瑞医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组合之一,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被公司有偿许可给Kailera公司。基于此次合作,恒瑞医药获得的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计可高达60亿美元,并取得Kailera公司19.9%的股权。

4月23日,歌礼制药公布小分子口服GLP-1R激动剂ASC30在美国Ib期多剂量递增研究。该研究已取得积极顶线结果,并且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IIa期研究方案(13周疗程)。

该IIa期研究方案(13周疗程)采用低起始剂量和缓慢地每周递增至目标维持剂量,在与美国FDA初步沟通后已向美国FDA完成递交。歌礼制药预计,美国IIa期研究(13周疗程)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初开展。

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皮下注射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在研小分子GLP-1受体(GLP-1R)激动剂,其拥有美国和全球化合物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期至2044年。根据ASC30在肥胖症患者中进行的Ib期研究结果,耐受性良好且体重下降显著,支持了ASC30每日一次口服片IIa期研究设计采用“更低起始剂量与更缓递增速度”的策略。

“国产药物的崛起有望使得诺和诺德80%份额主导的局面被颠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常山药业艾本那肽定价有望低于司美格鲁肽30%~50%,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双靶点减重效果达18.6%,恒瑞医药GLP-1即将审批在即……这也意味着,众多国产GLP-1药物预计2025年上市,国产化率或达25%。”前述分析师说。

眼下,礼来与诺和诺德的财报较量,折射出GLP-1药物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激烈竞争。未来,技术迭代(如口服剂型、多靶点药物)、国产升级(中国仿制药与创新药崛起)和全球产能扩张将是核心变量。对于企业而言,需平衡短期市场扩张与长期研发投入,方能在千亿美元赛道中立于不败。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