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正文

广东AI“小巨人”数量全国第一 2200亿元产业规模托起“广东智造”脊梁

2025-05-08 19:55:23 金羊网

  人形机器人在进行演示新华社发

  2020-2024年国内领军城市注册AI企业数量图/《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

  文/羊城晚报记者王丹阳严锦程

  站在2025年第二季度,人工智能已成为广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近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两组数据引人注目:

  ——广东1500家核心企业组成创新矩阵,2200亿产业规模托起“广东智造”脊梁。

  ——广东AI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

  展望未来,广东如何在AI这一颠覆性创新浪潮中,既做弄潮儿又当定盘星?

  “硬核”实力 AI企业50强12家在广东

  报告透露,根据对AI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的实地访谈显示,受访企业对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环境的评价较高,并对产业的未来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

  从迈瑞医疗与腾讯共同打造全球首个面向重症领域临床落地的大模型,到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全球第一,广东AI军团正用“三个广东”的硬核履历说话:在广东出生、在广东求学、在广东把技术烙进产业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攻细分场景,受访AI企业有一个共同点:让实验室技术能在广东找到生产线,这才是真本事。

  根据调研报告,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力、市场份额等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深圳、广州两市在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创新力城市中排名前五十。从国内市场看,广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速、企业总量、大型企业数量等指标均为国内首位。

  广东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省份。深圳市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

  数据显示,广东在AI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广东AI企业实力强劲,在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名单中,广东共有12家企业上榜,仅次于北京(20家)。

  “双核多点” “链”起大湾区“AI+”智造带

  在产业画像方面,报告指出,广东省已形成以深圳、广州为主引擎,大湾区其他城市特色化发展的区域格局。

  其中,深圳已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广州已构建起涵盖核心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以及多元产业融合应用的智能制造体系;佛山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后已推动了家电、机械装备等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东莞已搭建覆盖基础技术、产品制造与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架构;珠海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了涵盖芯片设计、算法大模型研发及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在产业载体方面,深圳打造了“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形成多核心产业布局;广州已培育包括19家科研机构+12个产业园区的人工智能重点载体。东莞市形成了松山湖、滨海湾、水乡等多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支点;佛山市构建“一高地多点支撑”的布局,以三龙湾科技城为湾区人工智能制造产业高地,以佛山顺德机器人谷、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等为人工智能孵化创新支撑。

  “七剑客”背后技术与创新应用双向奔赴

  在促进新兴产业扩张市场方面,在智能化生产、人形机器人应用、高精度控制、国际市场竞争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等领域,广东的“机器人七剑客”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自专业领域的深度整合。例如,越疆机器人在其协作机械臂等产品中运用AI技术,使其更加灵活、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的显著地位。

  在技术创新推动应用场景拓展中,广东在群体智能、类脑智能、具身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等前沿领域以及无监督自然语言处理、群体自主无人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安全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复杂和特殊场景下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而在丰富的应用场景驱动技术创新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广东制造业的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广东在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安防等领域加强规划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

  AI竞速正在重塑广东产业版图。

  记者观察

  广东人工智能产业锻长板更要补短板

  从深圳拿下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半壁江山,到广州培育出破解城市交通顽疾的AI大模型,再到东莞松山湖的智造车间里,机械臂学会了“望闻问切”,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正当其时。

  但不容忽视,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仍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算力未跟上产业发展等共性问题。调研显示,广东AI产业在创新生态方面,存在数据流动不畅通、人才储备有限、政策落地需强化等短板;地区协同方面,珠三角城市间产业规模差距较大,协同化、差异化不明显;此外,广东还存在“东部缺算力,西部缺需求”的错配现象。

  针对以上发展障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提出构建技术攻坚链、打造场景应用链等“五大链条”的策略建议。在锻长板的同时,如何补齐短板,将决定未来广东AI产业如何走得更快更稳。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