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危机突袭 上海凯鑫业绩"变脸"背后暗藏玄机
记者李山
上海凯鑫(300899)第三次拉响退市警报。这家曾以环保技术为主业的创业板公司,因2024年业绩快报中净利润亏损、营收不足1亿元踩中退市红线,将在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一季度业绩预告中突然翻倍的营收与净利,叠加此前长达四个月的信息披露真空期,让这场财务数据的"过山车"显得尤为扑朔迷离。
退市警报背后的业绩困局
4月17日,上海凯鑫同时抛出的两份公告形成强烈反差。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仅8160.59万元,同比下滑超三成,归母净利润亏损164.62万元,这是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录得年度亏损。按照现行退市规则,若经审计后最终数据触及"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标准,其股票将披星戴帽。
值得玩味的是,与惨淡的年度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一季度预告中高达191%的营收增速与近340%的净利润增长。公司解释称,这得益于2024年签订的部分大额订单在一季度集中确认。但这种将大额收入集中确认在特定季度的会计处理方式,加之审计机构对合同确认时点的异议,令市场对财务数据真实性产生疑虑。
信息披露的"时间游戏"
更令投资者不安的是信息披露的时间差。根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预计年度净利润为负或存在其他重大风险时,需在次年1月底前披露业绩预告。但上海凯鑫迟至4月17日才突然"自曝"亏损,期间长达四个月未作任何风险提示。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财务部1月份初步测算时认为未达披露标准。但审计过程中,会计师对三项合同确认时点的调整直接改变了全年业绩性质。这种"先乐观后修正"的操作,不仅导致业绩预告姗姗来迟,更让投资者在毫无防备中遭遇股价波动。数据显示,公告发布次日公司股价跌幅超8%,较年初已累计下跌近三成。
投资者维权通道开启
这场由信息披露引发的风波,正在演化为投资者权益保卫战。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因上市公司未及时披露重大信息导致投资者损失的,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专业律师团队分析指出,在2025年2月1日至4月17日期间买入,并在4月18日后卖出或仍持有产生亏损的投资者,具备索赔资格。
目前,已有部分投资者通过投资快报公众号维权平台发起诉讼筹备。符合条件的股民可关注投资快报公众号,通过右侧股民索赔菜单加入,平台可帮助投资者快速完成索赔资格验证与材料提交。专业人士提醒,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违规的查处力度持续加大,投资者应及时关注上市公司公告动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关注投资快报公众号,点击右下方"股民索赔"菜单,立即参与上海凯鑫索赔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