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21评论|抖音、视频号出重拳,团播整活别过火!

2025-07-31 14:2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雷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在团播行业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低俗化竞争从未断绝。

近日,抖音平台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并同步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对团播内容、主播行为及公会运营提出更严格的治理要求。

团播是多位主播组队协作,通过互动表演、才艺展示或游戏竞技等形式集体直播,以团队魅力吸引观众、活跃氛围并实现流量共享的娱乐模式。

作为一种互动性强、内容多元的直播形式,团播曾因低门槛、高收益吸引大量从业者涌入。然而,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部分主播和公会为博取流量,不惜以低俗擦边、情感欺诈、恶意炒作等手段牟利。

例如,主播通过暗示性动作、虚假亲密关系诱导打赏,公会则利用高额违约金捆绑主播,甚至纵容粉丝群体进行网络暴力。此类行为不仅损害用户权益,更破坏了行业生态,导致团播一度陷入舆论危机。

抖音在2023年首次发布的《团播内容管理规范》以整治低俗擦边、叫嚣PK等违规内容为主。而2025年的规范升级则更加注重行业生态的全面治理,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公会运营、合约关系、场外互动等更深层次的领域。

本次新规直击行业痛点,明确禁止低俗内容、虚假营销、恶意竞争等行为,其亮点在于系统性、精准性和长效性。

内容上,严禁低俗擦边、过度美颜等行为,推动内容回归真实与健康;主播管理上,禁止诱导消费、攀比打赏,保护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免受非理性消费侵害;公会运营上,严惩恶意炒作、侵权等行为,并引入阶梯式处罚机制,从源头遏制违规动机。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不仅聚焦“堵漏洞”,更注重“疏通路”,如鼓励专业直播基地建设、创新剧本化内容等,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正向引导。

除了抖音之外,微信视频号也在今年7月加强了对团播低俗内容的治理,发布了《关于开展微信视频号直播“团播低俗内容治理专项”的公告》,重点整治涉及低俗玩法、着装暴露、刻意做出不雅动作等违规行为。

根据视频号规则,平台对团播中存在违规行为的账号,视违规程度分别予以相应处罚,处罚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提醒教育、减少推荐、中断直播、禁播、清空或扣除信用分,情节严重者将永久封禁账号。

但规范的意义从来不是束缚。当监管重拳击碎灰色地带的投机泡沫,一场更具生命力的业态转型正在发生。

当前,团播的表现形式与参与主体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一方面,内容形式不断突破传统娱乐边界:从早期的才艺比拼、游戏互动,逐步衍生出沉浸式剧场、户外实景直播、跨界联名等新场景。

另一方面,参与人群的构成愈发丰富,折射出行业吸引力与社会认知度的提升。在职业背景上,演员、医生、教师、主持人等传统职业者纷纷转型或兼职团播,进一步提升了内容的文化深度与艺术性。

例如,前段时间TVB视帝欧阳震华等艺人合体直播,超300岁的“老戏骨团”跳起网络热梗《晚安大小姐》,既打破年龄圈层,也带动经典文化与流行元素的碰撞。

老戏骨们跳起网络热舞的“反差萌”背后,是传统演艺力量与新兴直播形态的破壁融合;户外实景直播与沉浸式剧场的兴起,则标志着行业从“颜值经济”到“内容价值”的认知跃迁。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曾发布报告,2024年整个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整体营收规模为2126.4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唯有在规则框架下创新,在底线之上升级,团播才能真正成为丰富网络文化、满足用户需求的正向力量。此外,平台、公会与主播需形成合力:平台加强动态监管与培训,公会优化运营模式,主播提升专业素养,共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