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论丨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发挥内需稳经济作用
2025年棋至中局。回顾上半年,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我国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出口保持韧性,内需增长加快,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展望下半年,预计外需将会有所放缓,我国需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发挥内需稳经济作用。
年初以来,我国面临的外部冲击持续累积。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竞争力造成一定影响。我国企业通过“抢出口”等方式予以应对,上半年出口并未明显失速。1~5月,我国按美元计出口累计增长6.0%,高于去年全年的5.8%。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8.9%,高于去年全年的30.3%。
从下半年来看,出口增速或面临一定挑战,再加上上半年“抢出口”等,出口预计对GDP的贡献率也会相应回落。
不过,我国在宏观政策方面已有充足准备。年初以来,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上调至历史最高水平,专项债、特别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明显扩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推出,全面降准50个基点、全面降息10个基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25个基点,以及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
随着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内需也呈稳中向好态势。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同比增长5.0%,快于去年全年的3.5%。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消费累计增速均超过20%。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7%,快于去年全年的3.2%。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6%,高于去年全年的4.4%。
综合来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大概率将会维持在5%以上,好于预期,也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这种情况下,预计下半年政策加码宽松、提供额外刺激的必要性相对下降,而将“以稳为主”,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同时注重从供给端发力,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优化。
以货币政策为例,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并明确表示“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在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之后,央行将重点关注政策实施效果,短期内加码宽松的可能性下降。
财政政策预计也会以主抓落实为主。下半年全口径下广义财政空间还有超7万亿元,其中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分别剩余4.03万亿元、2.24万亿元、7450亿元,余量充足,将会继续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在财政资金到位之后,下半年的1380亿元以旧换新专项资金也将于7月、10月分两批下达。
经济下行压力相对可控,也为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近期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聚焦“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预示着下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将会进一步落实。
此外,推动中国在“制造大国”的坚实基础上成长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近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发放年度育儿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他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如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也在积极落地,预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