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半年报:集装箱吞吐量高增,新兴市场航线加密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郑玮 实习生王硕
2025年上半年,在持续变化的贸易形势下,全国主要港口表现如何?
整体来看,2025年1-6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箱,同比增长6.9%,高于货物吞吐量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具体到各港口表现,2025年1-6月,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仍然领跑全国,唐山港、上海港、青岛港和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紧随其后,分列全国第二、三、四、五位。同期,上海港稳坐“集装箱第一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岛港和广州港跻身集装箱吞吐量全国前五。
集装箱吞吐量高增趋势背后,新兴市场和“外贸新三样”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以来,青岛、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已陆续新增直航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航线,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等“新三样”产品打通出海快车道,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2.7%。
全球贸易格局更迭中,港口航线变化正折射出万亿外贸新市场。
上海港稳坐“集装箱第一港”
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其中外贸集装箱增长较快。
2025年1-6月,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0亿吨,同比增长4.0%,分结构看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5.0%、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1.8%。同期,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箱,同比增长6.9%,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0%和8.9%。
从货物吞吐量情况看,2025年1-6月,宁波舟山港、唐山港、上海港、青岛港、广州港、日照港、苏州港、天津港、烟台港和北部湾港的货物吞吐量位列全国前十,港口货物吞吐量均突破两亿吨,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
其中,2025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凭借71375万吨货物吞吐量再次稳居全国港口首位,大幅领跑分列全国二、三位的唐山港和上海港,其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43357万吨和42559万吨。
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全球首个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并建立矿石、油气、煤炭三大亿吨级大宗散货泊位群。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宁波舟山港也在最新发布的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中再进一位,跻身全球第七。
同期,青岛港、广州港和日照港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位于3亿吨区间,分别达到37034万吨、32959万吨和32299万吨,苏州港、天津港、烟台港和北部湾港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位于2亿吨区间,分别达到29920万吨、29637万吨、26937万吨和23841万吨。
从增速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货物吞吐量前十港口中,北部湾港和烟台港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7%和6.4%。
其中,海铁联运网络的进一步打通和港口作业效率的持续提高为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攀升提供支撑。2025年上半年,北部湾港海铁联运集装箱运量突破25万标箱,单班倒运最高作业量同比增长37.6%,服务网络覆盖18个省、74个城市、160个站点。
从集装箱吞吐量情况看,2025年1-6月,上海港仍稳坐全国“集装箱第一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06万标箱,同比增长6.1%,宁波舟山港紧随其后,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05万标箱,同比增长9.8%。
上海海关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上海港进出国际航行船舶艘次创历史同期新高,达2.3万艘次。其中,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和国际邮轮分别增长2.6%、13.5%和80.1%。
为持续吸引国际船舶停靠,上海也在发力优化高端航运服务能力。2025年上半年,全国首例在船舶修造厂码头开展的“船对船”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码头完成,为集装箱船至少节约了2天时间和20万美元以上租金。
同期,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和天津港4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突破千万标箱,分别达到1723万标箱、1638万标箱、1364万标箱和1225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跻身全国港口前六。
从增速看,2025年1-6月,深圳港和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以上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8%和10.1%。以深圳港为例,集装箱吞吐量的双位数增长背后是深圳进出口业务的持续增长和“新三样”产品的加速出口。
2025年上半年,深圳全市进出口2.17万亿元,其中出口1.31万亿元、进口8588.6亿元,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进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规模达到518.2亿元,增长21.1%。
此前,为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深圳海事局已指导相关企业制定光伏储能产品海上运输安全标准,并开辟新能源汽车海上运输监管服务绿色通道,推动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柜海运成本最高分别下降了50%和30%,保障“新三样”成为深圳新出口的增长点。
新兴市场海运航线加密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尽管今年以来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持续提高,但全国主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
整体来看,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60余个全国主要港口中,有超过40个港口2025年1-6月集装箱吞吐量实现正增长,其中深圳港、北部湾港、唐山港、洋浦港、温州港等20余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
集装箱吞吐量高增趋势背后,新兴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3428万标箱,同比增速达23.7%,成为拉动外贸集装箱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航线布局看,据南方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上海港已新增12条国际航线,深圳港盐田港区新增11条国际航线,广州港也净增7条外贸航线,拉动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285条,其中外贸航线179条,成为“一带一路”航线最多的港口之一。
同期,大连港先后开通至南非、地中海、墨西哥等地区的滚装出口航线,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陆续新增直航拉美、非洲、东南亚航线,青岛港也聚焦南美、中东等地市场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
作为国际贸易关键枢纽,港口航线的变化也折射出外贸市场的新风向。
从出口市场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其中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从出口产品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适应外贸市场变化,2025年上半年,承接着长三角及长江中上游地区60%以上“新三样”海运出口任务的宁波舟山港创新推出“海铁快线+中欧快航”双快物流模式,重点打造“义乌—宁波舟山港—迪拜”“皖甬欧”等“双快”物流通道,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海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308条,新增包括“双子星联盟”、中东航线CLAN等在内的多条航线,接靠“2万标准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达210艘次,进一步巩固国际枢纽的地位。
在山东,青岛港年内新增航线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包括4条“一带一路”航线、3条南美航线及中东、北美等重点方向航线。截至2025年6月底,青岛港集装箱航线突破230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同期,山东日照港也开通由宁波远洋常态化运营的首条西非航线(外贸散杂货运输航线),自山东日照始发,航程约50天,最终抵达非洲西海岸拉各斯港。
在广西,今年4月,“北部湾港—阿布扎比”中东航线迎来正式开通。这条跨越4800海里的直达航线,相较传统中转路径可节省4至6天航程,进一步提升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贸易效率。
截至5月底,北部湾港已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84条,其中外贸航线52条,全球航线网络覆盖北美、南美、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广阔区域。
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下,持续加密的港口航线网络正牵起万亿级外贸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