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产 > 正文

前七月房企销售降幅收窄 保利发展1632亿元暂列“销冠”

2025-08-13 18:40:0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在各项稳楼市政策的推动下,市场趋稳,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业绩也出现止跌迹象。

近日,多家房企发布2025年前7月销售业绩。虽然多数房企的销售规模仍低于去年同期,但跌幅普遍收窄。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07万亿元,同比下降13.3%。与去年同期约四成的销售跌幅相比,收窄明显。

保利暂列“销冠”。今年前7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804.5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6.81%;签约金额1631.85亿元,同比减少17.85%。此外,绿城、中海、华润、招商均迈入千亿阵营。

从已经公布销售单价的房企来看,企业的销售均价普遍低于去年,体现出以价换量的策略。

分析人士指出,房企销售降幅收窄,侧面反映出楼市正出现筑底迹象。政策仍有加力空间,从而推动市场进一步止跌回稳。

以价换量是主流

今年前7月,央国企继续占据销售榜前列。从已公布销售业绩的房企来看,除保利外,绿城以1368亿元的销售业绩位居第二,中海、华润、招商的销售规模分别为1320亿元、1236亿元、1046亿元。

这也是前7月仅有的五家迈入千亿阵营的企业。中指研究院指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千亿阵营房企减少1家。

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五家企业的销售额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保利的销售额下滑17.85%,绿城、中海、华润、招商分别下滑7.3%、18.3%、11.8%、11%。

其余上市房企的销售业绩也以下降为主。

今年前7月,龙湖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410.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308.2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的586.3亿元、425.0万平方米相比,分别下降30%和27.5%。

同期,新城控股实现销售额119.90亿元,销售面积154.9万平方米,同比下滑过半。

出险房企中,旭辉、合生、中梁、华夏幸福、禹州等房企的销售规模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调整期,上市房企缩表的趋势仍在延续,房企销售业绩下滑是普遍现象。但仍有少数企业录得业绩增长,如金茂前7月实现618.07亿元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的502亿元相比,增幅超过20%。越秀地产的销售规模也高于去年同期。

虽然销售规模涨跌不一,但多数房企仍做出了价格让步。

根据公告,绿城在7月的销售均价为26733元/平方米,相较于去年7月的29755元/平方米,有明显下调。

今年前7月,禹州的销售均价为14606元/平方米,去年同期为15391元/平方米。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世茂、合生,销售均价均低于上年同期。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情况有房企调整供货节奏的因素,但下调销售价格仍是主流。

房企静待“窗口期”

在一系列稳楼市政策的加持下,房企以价换量的努力也收到效果。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去年前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39万亿元,同比下降40.1%。去年第四季度,楼市升温,房企也加大销售力度。至去年全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降幅收窄至30.6%。

今年以来,市场继续止跌回稳,加之房企继续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销售规模的降幅进一步收窄。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07万亿元,同比下降13.3%。

以价换量的另一个结果,则是利润的损失。

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7月30日,约62家沪深上市房企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1家首亏,28家续亏,6家预减,仅有17家房企为预增和扭亏。根据公告的信息,销售策略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北京某上市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区域分布看,公司现有的在售项目中,仅在少数一二线城市可以实现盈利,且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但这些区域的竞争激烈,除非产品力有明显优势,否则只有降价一个策略。

“降价不一定有用,但不降价肯定卖不动。”他表示。

中指研究院还指出,房企业绩表现不佳,还有其他原因,如计提资产减值增加;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有息负债利息费用化金额增加;出险房企遭遇处罚或破产清算损失等。

好消息是,政策层面不断有积极信号传出。8月8日,北京推出楼市新政,继续松绑五环外限购,并优化公积金政策。此举被认为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并有助于北京楼市在8月的传统淡季出现升温。

中指研究院指出,从市场趋势来看,8月楼市或延续淡季行情,但核心城市在政策带动及“以价换量”下,二手房成交量有望保持平稳。

新房方面,多位房企人士指出,随着政策的发力,加之房企继续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新房市场将进一步回稳。若其他重点城市的楼市政策继续优化,房企有望迎来新的销售窗口期。但彻底要改变利润率走低的情况,恐仍需时间。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