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风险减量”深度融合,解码平安鹰眼系统

2025-08-08 19:24:23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曹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媛深圳报道

7月份,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多地经历洪涝和风雹灾害、台风侵袭、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救灾备受瞩目。

为助力高质量发展,作为风险管理机构的财产险行业把风险减量服务提到战略高度,推动从传统的“等量”补偿向“减量”风险转变。

记者近日了解到,风险减量模式在不断“进阶”。如中国平安深度运用AI技术,采取“人防+技防”风险减量模式,打造了风险减量平台——鹰眼系统。

据介绍,仅2025年上半年,鹰眼系统就在全国范围内预警25.9万场自然灾害,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条,线下提供现场服务超10万次,覆盖6400万企业和个人客户;同时部署了1.4万套物联网监测设备,为超过5000家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到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面对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保险业的风险防控也已从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识别、精准预警和前置干预的新阶段。

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徐华表示,为提升风险减量服务质效,2010年起平安产险就着手建设鹰眼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科技,打造“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一个例子可说明鹰眼系统发挥的“风险减量”作用,“过去灾害理赔是客户出险了打电话报案。现在台风一生成,鹰眼系统提前预测台风路线,在相应区域显示承保标的和客户。业务员就能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客户,有的也会进企业提前为客户提供防灾减灾服务。”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团体财意健险部副总经理景明洲说道。

十五年来,平安鹰眼系统已历经1.0版本到3.0版本迭代升级,已从一个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据景明洲介绍,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方面,鹰眼系统3.0可识别地震、台风、暴雨等24种自然灾害风险,并借助专业风控工程师队伍深入一线进行风险干预,从源头消除潜在风险。

如在2025年6月,台风“蝴蝶”在海南登陆,平安产险依托鹰眼系统,通过平安好车主、企业宝、平安爱农宝等平台及短信、微信等渠道,在灾前推送灾害预警信息超570万次,覆盖车险、农险、财产险等客户超310万;线下回访374家企业,发放防灾物资5781套。

在意外事故风险管理方面,鹰眼系统打造了万物互联板块,‌通过网络连接物联网安防设备,能够为客户企业提供7*24小时的风险实时监控、预警及风险隐患干预。农业减灾方面,鹰眼系统打造农灾预测、灾情分析、区间估损三大核心工具,用于快速理赔和快速救灾,2025年上半年帮助各省灾情减损2000万元,应灾时效提高25%。

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海外业务发展,平安产险近日还上线了鹰眼系统海外版(EagleX),将风险减量服务能力从国内拓展到全球。

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对外发布的全球风险管理平台,首期上线了风险地图(Risk Vista)、灾害预警(Cat Warning)、卫星监控(Satellite Monitor)三大功能。

以巴基斯坦某水电站为例,由于该工程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边缘,雨季山体滑坡风险突出,传统人工巡检难以实现大范围实时监测。借助EagleX,平安产险通过创新应用卫星遥感与InSAR沉降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施工区山体形变隐患,并采取人员撤离、设备转移、边坡加固等措施。最终,该工程在强降雨引发的中大型滑坡中实现零伤亡。

鹰眼系统的“科技内核”

“鹰眼系统的每一次迭代,都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平安产险科技中心数据智能平台团队总经理谢文峰强调,支撑这套系统高效运转的,是平安在人工智能、时空大数据引擎、气象灾害模型、卫星/雷达监测等多项技术领域的持续积累。

如在自然灾害预防方面,平安产险已建立起标准化的自然灾害风险数据体系。以安全高效的时空数据计算平台为基础,鹰眼系统支持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快速处理及响应,并集成多种自然灾害处理算法库,能实现灾害识别、灾害监测、灾害预测、定价支持、灾损评估和巨灾模拟等核心能力建设。

以应对洪水灾害为例,鹰眼系统最新上线了“未来72小时洪水实时预报”功能,水平空间精度达30米。据介绍,该功能以机器学习算法为核心,深度集成精细化降雨预报模型与高性能水动力模型,对雷达数据、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历史降水数据等多源降雨数据产品进行算法融合,结合降雨尺度技术生成高空间分辨率的预报数据,实现7×24小时动态滚动更新,最长可提前10天对洪水风险做出预报。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鹰眼系统能实现AI驱动的风险巡查、隐患预测和自动处置。鹰眼系统的万物互联平台深度融合AIoT设备实时监测、大模型深度学习技术,通过部署在电气系统、消防设施、电梯设备、工业生产线等重点场景的60余种物联设备,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操作行为等100余种设备型号数据的多维感知,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海量历史数据(如地理信息、气象灾害、保单成本数据等)的特征提取与模式演进推演,实现由AI驱动的风险巡查策略优化、隐患概率预测和处置工单自动生成等。

除了AI赋能风险减量,平安产险在营销、理赔等环节也广泛运用AI技术。基于PingAnGPT大模型底座,平安产险突破非车理赔非标准化痛点,实现了意健险理赔从“收单-定责-定损-理算”全流程自动化,最快理赔结案时效提升至分钟级。此外,在车险理赔方面,平安产险基于图像智能定损大模型,构建车辆外观件自动化定损能力,车损识别精准度达到95%。

谢文峰进一步介绍,目前平安产险正以AI为技术底座,推进“智能体工程”,加速推进全面智能化实现智能化营销、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经营和智能化管理。

如在营销方面,平安产险依托AIGC推动内容生产变革,构建文案、图文、视频、数字人直播四大智能生成能力,有效驱动数字营销创新,助力代理人提升营销效率,2024年全年AI生成的素材超720万个。

21财经客户端下载

<--统计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