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评论丨巨头押注AI之后,建设可持续生态将是关键
周城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数智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5年9月,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科技热潮。以阿里和腾讯的上半年财报为例,AI业务成为两家公司业绩新增长引擎,从AI基础设施,到大模型、云服务,再到应用软件,双方都在AI领域投入巨资,并获得了收益。在政策层面,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与社会新阶段。政策与市场双重信号叠加,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已从技术探索迈向全面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互联网巨头正从“平台经济”的旧范式中突围,转向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科技公司”新定位。这种战略转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进化,更将通过技术溢出、生态共建和场景赋能,深刻重塑下游应用端的产业格局,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
《意见》核心在于推动AI从“技术能力”向“产业能力”转化,覆盖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和全球合作六大行动方向,并提出强化模型能力、数据供给、算力统筹、人才建设等八项基础支撑。这意味着,AI不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前沿技术,而是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发展主轴,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AI的投入热情持续升温。阿里、腾讯等巨头对AI的巨大投入正在对整个产业链释放的明确信号:AI的规模化应用已具备经济可行性。高投入将加速AI基础设施的完善,降低技术使用门槛,为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即插即用”的AI能力,从而打破技术壁垒,推动普惠化发展。
互联网巨头在AI领域的布局,已从单一技术突破走向全栈式能力建设。过去,企业若想开发AI应用,需组建专业团队、采购昂贵算力、训练专属模型,周期长、成本高。如今,开发者可通过各类AI平台,调用预训练大模型API,快速构建智能客服、内容生成、数据分析等应用。例如,一家中小型电商企业可借助AI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自动生成商品描述、优化搜索推荐、实现智能售后,显著提升运营效率。这种“AI即服务”(AIaaS)模式,正在将AI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
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平台的双重推动下,AI正加速渗透至国民经济的各个毛细血管,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
首先,智能制造从“自动化”迈向“智能化”。《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AI企业已经开始广泛与制造企业合作,将AI应用于生产调度、质量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等环节。未来,随着AI与物联网(IoT)、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工厂将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真正迈向“黑灯工厂”。
其次,AI原生产品重塑用户消费体验。“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是《意见》的重要方向。阿里与苹果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正是AI向消费端渗透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将推动智能手机、PC、穿戴设备等终端进入“AI原生”时代。消费者将体验到更智能的语音助手、个性化内容推荐、实时翻译、AI摄影等功能。此外,AI还将催生虚拟偶像、AI陪伴机器人、智能健身镜等新型消费产品,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第三,医疗健康从辅助诊断到全生命周期管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依托大模型构建“AI医疗大脑”,实现智能问诊、影像识别、药物研发辅助等功能。例如,AI可快速分析海量医学文献,辅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用户健康数据,AI模型可进行疾病风险预测,实现从“治病”向“防病”转变。高盛报告指出,AI医疗正成为全球投资新热点,而中国庞大的医疗数据资源和市场需求,为AI医疗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四,AI将重构内容创作生产与分发逻辑。在影视、游戏、广告等领域,AI正在重构内容生产流程。例如,B站财报显示,其广告业务同比增长24%,部分得益于AI驱动的精准投放和内容生成。AI不仅可以辅助部分的内容生产,降低创作门槛,释放更多创意活力,同时AI推荐算法将更精准匹配用户偏好,提升内容分发效率。
尽管前景广阔,但AI的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问题亟待解决。《意见》强调“安全可控”“以人民为中心”,为AI发展划定了伦理边界。企业需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确保技术向善。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巨头技术迭代、应用场景深化,中国AI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互联网巨头作为“技术底座”的提供者,其角色类似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供应商。它们通过开放平台、共享能力,赋能千行百业,推动全社会智能化水平提升。而《意见》的顶层设计,则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
总之,在“人工智能+”行动的引领下,一个由AI驱动的智能经济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这不仅将重塑产业格局,更将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拥抱AI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对于国家而言,抢占AI制高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新时代,技术与政策的双轮驱动,正将我们推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普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