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南财对话丨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中美贸易影响世界经贸格局,及早取消加征关税和制裁才能更好地“重新连接”

2021-10-28 20:34: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特约记者胡慧茵

南方财经特约记者胡慧茵 报道  10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就多双边领域合作等进行了交流。今年以来,这是中美两国展开的第二轮经贸通话。

如今,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处在关键时期。尤其是经济约占全球42%的中美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的经贸发展,更关乎着全球经济的走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我们既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推动双循环战略,把国内市场的潜力更充分地发掘出来。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让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走得更稳当,更可持续。

对中美贸易战,梅新育认为,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这三年来,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反而增长到原来的将近4倍,等于说是国际资本拿出几万亿元真金白银在中美贸易战中对中国投下了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于美国这个全球资本主义的大本营来说,是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一带一路”将深化拉美地区经贸合作

《南财对话》:在拓展一带一路的市场上,作为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梅新育:长期以来,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风向标。随着中国经贸在全球经贸中地位的提升,我认为广交会正在成为全球贸易的风向标。

毕竟,现在中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份额已经达到百分之十几。这样的份额,相当于日本的3倍多,比美国和德国加起来的总额还多,等于二战之后和平年代美国综合国力鼎盛时期它所占的份额。原来我们全国性的交易会只有广交会一枝独秀,现在北京有服贸会,上海也有了进口博览会。但在这三大对外经贸会中,广交会的地位、分量仍然是超群绝伦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广交会不仅是中国贸易的风向标,也会逐渐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风向标。

《南财对话》:您认为“一带一路”是如何影响拉美地区的?自倡议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在经贸合作和其他合作上取得了哪些进展?当中有哪些亮点是你觉得值得提及的? 

梅新育:中国和拉美国家相隔遥远,但是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各方面来看,中国和拉美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是高度互补的。以贸易伙伴来说,中国和拉美国家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到什么地步,有一点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我们一说经济全球化,很多人都以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所出现的现象,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很多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进程。也就是说在明朝时,中国和拉美之间的直接贸易开通之日,就是现代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步之时。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和拉美贸易启动的经济标志就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开端。

中国和拉美的经贸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涌现出很多的亮点。一方面体现在贸易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体现在商品结构的丰富和贸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中国跟拉美国家在贸易商品结构上的日益多元化。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是关于中国与智利之间的贸易。中国对智利出口的商品基本上是制成品,且覆盖面越来越广。但是长期以来,智利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则非常单一,基本上就是铜矿、硝石,可能还有一些渔业产品。其他拉美国家也存在这种问题,就是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比较单一。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那么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不足的,这也意味着拉美国家要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进口和购买的支付能力。这可能会加剧贸易失衡,导致拉美国家跟中国之间经贸摩擦加剧。关于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经贸摩擦,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拉美对中国商品的那个反倾销特别多,情况非常严重。

比如说墨西哥有一次就对4500种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最高的反倾销税率是百分之几千,也就是说它的税率是中国商品价格的几十倍。这当然是拉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若如此我们可以看到,拉美国家的出口和生产的能力,购买和进口的能力将是不能增强的。所以推动拉美国家对中国出口,对其他国家出口和产业的发展,最终也会增强拉美国家从中国进口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看到了最近这几年,智利对我们出口的商品结构就丰富很多了。原来只有矿产最多加一点渔类产品,现在这几年,在我们国家和企业的努力下,智利的葡萄酒、车厘子等都在中国打开了市场。特别是智利的车厘子在中国在打开市场后,以至于实现车厘子自由的目标成为中国大城市里很多人的期望。

在长足发展的基础下,通过一带一路的框架,我们发掘拉美国家的潜力,我相信中国和拉美之间的经贸还会有更大的扩张。

另外从更高的层次上来看,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一个突出的前提,就是我们现在整个多边贸易体系,它的存亡本身都面临问题。那么我想,中国和拉美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会有助于克服和突破贸易保护,以及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失控,避免导致全世界落得满盘皆输这样一种最糟糕的结局。

世界经贸迎来“大考”

《南财对话》:说到世界经贸方面的问题,您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世界经贸的走向会怎么样?全球贸易是否会呈现出一种恢复性的增长? 

梅新育:从目前来看,我对全球经贸当前和接下来几年的发展情况,不敢过于乐观。

之所以如此,第一是因为全球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基本面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若是不解决,它肯定是会阻碍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也会阻碍全球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就是说全球贸易要想可持续稳定地发展的话,它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不太友好的,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要认识到,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在全世界的综合国力对全球经贸这个体系和规则的影响仍然是最大的。

在此前的几十年里,西方国家普遍从全球化全球贸易的发展中受益,所以普遍愿意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这也是此前几十年全球贸易能较快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是现在,西方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出现的问题日益显著,就迁怒于经济全球化,迁怒于全球化的贸易进程。现在反全球化市场的运动,可以说是风起云涌。

《南财对话》:在这样一种不友好的环境下,会给全球贸易的发展带来怎样的阻碍呢?

梅新育:我们对此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种逆全球化,我们不要以为它只是特朗普或只是支持特朗普的一小撮人的想法,更不要以为支持特朗普的人都是懒汉。很多支持特朗普的人和其他的一些民族的基层群众,还是比较勤奋的劳动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西方国家,他们的社会治理有没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摆平社会上的利益扭曲和利益冲突。

从目前的这个情况来看的话,我觉得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极度衰败,它要恢复增强它的社会治理能力,摆平这些社会矛盾,为全球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还是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在贸易伙伴愿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积极稳妥地输出,传授我们成功的经验。

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力度,推动双循环的战略,就是说把国内市场的潜力更充分地发掘出来。这样双管齐下,能够让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走得更稳当,更可持续。

《南财对话》:其实我们留意到,现在由于各国的抗疫措施的不同,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其经济恢复的程度比较分化。您认为全球现在应该如何协调合作,中国又应该如何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的机遇? 

梅新育:疫情给全球各国带来了统一的大考,是所有国家都无法逃脱的。那么从总体而言,对于社会治理水平比较高,组织动员能力比较强,动员效率相对高效的国家来说,疫情是会让这种国家在全球经济贸易以及经济政治体系当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这就好比,每逢到统考、大考的时候,卷子的难度大了,就能看出谁是学霸。如果卷子出得很简单的话,看不出谁是学霸,然后区别度都不高。

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这一次疫情各国抗疫的策略不同。在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也会不同。实际上,这次疫情对各国的社会治理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都做了一场非常强的压力测试和检验。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国家逐渐走向躺平。对此,我们可以理解并同情,因为毕竟它们的物质资源有限,没有办法做到有效的治理。

但是对于那些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采取躺平的策略,只能说是充分体现了它们的社会治理能力在这几十年来的极度衰败和倒退。

不管怎么说,不管他们用什么样的理由来修饰和粉饰这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它们不能自行改正,不能调整的话,那我对它们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是感到悲观的。

中美贸易走向何方?

《南财对话》:从2018年3月算起,其实中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曲折演变。在您看来就接下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将会走向何方?您能跟我们预判一下吗?  

梅新育:中美两国是当前全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的关系影响的不仅仅是中美两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格局的全局。

我坚决反对美国对我们采取的霸权主义行径,但我也希望中美之间,我们能够化解矛盾,解决冲突。

当前中美在经济方面主要的摩擦,就是2018年3月份爆发中美贸易战。论涉案的贸易额规模,应该说是全球贸易史上史无前例的,一下子把全球贸易市场、双边贸易争端和涉案贸易规模的历史记录都提高了数十倍。

在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的那天,我写了一篇《中国应当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的贸易战》,据说这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了。那这场贸易战,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年半,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从中立客观的视角来说是中国胜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胜了,而美国失败了。

为什么这样说?在贸易战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在公开发表的文章里提到衡量贸易战,中美贸易战得失成败的标准,当中有两个关键的标准。我们不能只看细节,不能看是哪个发起主动,不能说因为美国主动发起对中国的制裁,主动对中国加征关税(就是美国胜了),这样的标准非常荒唐。

因为中国是卖方,(美国)这是不做生意了。所以不能用那样的标准,若要衡量胜负,这里我提出两个标准:第一个,如果贸易战爆发之后,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明显的下滑,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着高于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那么这意味着中国胜利了。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明显的大幅度下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原来高于主要竞争对手,到变成了低于主要竞争对手,那么中国失败了。

第二个,是科技进步的标准。在贸易战之后,如果说中国的科技进步停滞了,甚至陷入混乱了,那么中国在贸易战中失败了;如果中国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没有停顿,也没有下降,反而是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动力,那么中国胜利了。

那么从这三年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贸易战爆发之后,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没有明显的下滑,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着高于美国和其他主要竞争对手的水平。 

从增长率的标准来看,中国是胜利的,美国没有实现它的目的。那么从科技进步的标准来看,中国没有因为美国的制裁和贸易战,科技进步停顿。反而因为美国的制裁,在资本市场上,相关的板块得到利好。

美国的制裁反而是促进了投资者和科研队伍的热情。那么从这样的一个结果来看,只能说在科技进步创新的这个标准上,美国也没有实现它的目标。

不仅如此,从资本流动的情况来看,情况也是如此。贸易摩擦爆发前夕,即2018年初时,中国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是9700多亿元。三年半后,(到今年9月)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为34941.02亿元。这个数额,是贸易摩擦发生前的三倍多。

资本是最害怕风险的,是要寻求避险的。结果,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这三年来,包括华尔街在内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反而增长到原来的将近4倍,等于说是国际资本拿出几万亿元真金白银在中美贸易战中对中国投下了信任票。这个结果对于美国这个全球资本主义的大本营来说,是不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作为一个学者、一个经济研究者从中立客观的这个角度来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要强行又在维持限制中国的商品,对中国额外加征关税,对中国制裁,这种限制是没有必要的,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戴琪的演讲里说跟中国“脱钩”不可想象,应当与中国重新连接,然后又与刘鹤副总理通话,我想这也是看到了对华主动发动贸易战的这样一个策略的失败,至少是没有达到目标,事与愿违。

《南财对话》:在这种情况下,中美要如何重启对话?

梅新育:美国方面总是说它面临的事情一大堆,要再考虑看看。我认为事情要纲举目张,要从最合适、最能够得到广泛支持的方面着手。毛主席有这么很形象很生动的话,他说大国之间的关系既要“好看”更要“好吃”,那么我们就中美之间这个关系再要重启,要重新连接,我觉得就应该从既“好看更好吃”的这个方向这个地方着手突破,目前来说“最好吃”的不是说气候这方面的问题,而是要尽快取消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的关税,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制裁。

因为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很大了,美国有好些地方还已经出现了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商品供应短缺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还要维持对中国商品的额外加上的关税,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是有点毛病?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取消对中国加征关税和制裁)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吃”的一个突破口。

编委:于晓娜

记者:胡慧茵

统筹:李艳霞

编辑:李莹亮

监制:向秀芳 方晓茸

剪辑:袁思杰 李   群

拍摄:肖   航  袁思杰

字幕:朱诗琳 陈秋如 (实习生)

配音:董家龙(实习生)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出品: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部 南财音视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