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评论丨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加力扩大内需

2023-06-07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长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开局良好。进入4月份以来,经济修复呈现放缓迹象,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在低基数影响下,4月份消费、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数据同比增速明显提升,但从两年平均增速、环比增速、市场预期等角度看,均有所走弱;三大投资增速都出现回调。5月份,制造业PMI为48.8%。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财政政策需要担纲唱主角。这是因为,在经济复苏期,财政支出直接作用于流通领域,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来说更为明显,成本收益比和乘数更高。所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需要再担大任,在兼顾财政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继续加力提效,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运行持续恢复。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把握好财政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和时机,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灵活性,更好发挥政策效能,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着眼于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扩大消费需求。从短期来看,直接的消费刺激政策对于消费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创新消费支持政策,中央财政要以扩大消费能力作为落脚点,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特殊人群进行多种形式的补贴支持;继续实施阶段性减免税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养老服务等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结构性消费。

需要指出的是,扩大消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短期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让城乡居民敢于消费、愿意消费、有能力消费,把“超额储蓄”变成“超级消费”,才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的根本之策。因此,后续扩消费政策设计应着眼于建立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居民收入持续性增长,改善收入预期。主要抓手是: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高效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支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要着眼长远,针对民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中长期问题,出台更多改革措施,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保障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二是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要在充分用好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的基础上,出实招办实事加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党的二十大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方针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对不正确议论要及时“亮剑”,并要求从制度、法律、政策、舆论上加以落实。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一以贯之,再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当前,随着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民营经济的预期已经有所改善,信心有所增强,但仍需持续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落实,不断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切实将鼓励民营经济政策落到实处,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尤其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对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对民间投资项目的要素保障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好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高质量落实好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同时,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政策实施方式,超前研究制定新的更具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优化方案,及时研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激发市场活力和信心。另外,要坚决打击骗取减免税等违法行为,切实发挥好税费优惠政策效应,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