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委员杨雄文:强化专业机构培育,联动政府与市场为民企纾困丨南财对话·广东两会

2024-01-25 10:41:5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登记在册企业突破780万户,其中民营企业达724.8万户,同比增长9.4%,民营企业占比接近93%。如何进一步为民营企业纾困,激活这一群体持续成长的潜能,成为广东省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广东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杨雄文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除政策层面的扶持外,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生态还需要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服务机构,并与政府联动推进相关产业资源引介和导入,“此外,民营企业还应主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自身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南方财经:你认为目前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尚存在哪些不足?

杨雄文:从整体来看,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纾困策略还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设计,更多还是选择性的点状支持,主要集中于减免税、补贴等领域,但在融资支持、担保背书、产业与技术资源导入、信用修复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和安排。

另一方面,针对民营企业出现风险的信息暂无统一的数据归口,相关数据零散分布在市场监管、税务、司法、金融机构等部门,政府或相关资源方无法及时掌握企业出险信息,介入与处置效率较低,往往错过民企纾困“黄金24小时”。

南方财经:除政策层面外,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生态还需要哪些力量参与?

杨雄文:现实中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十分多样,所面临的资产质量、债权债务关系、内外部环境往往也错综复杂,因此其有效纾困离不开市场力量的参与。

但广东相关专业机构的培育还不充分,市场化的纾困资源呈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无论是财务顾问等专业服务与咨询机构,还是专门发掘此类企业中投资标的特殊机会基金,目前都无法充分满足困境民营企业的现实需求。

此外,契合目前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民营企业还应求诸自身,主动开拓新技术、寻找新增量。随着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也能提升自身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并获得更高的利润和可持续发展性。

南方财经:面对上述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杨雄文:为提升纾困政策的系统性,政府应当设置针对困境企业统一信息的收集、整合和传递的归口,并及时更新信息、加强监控,降低债权人、政府与监管部门以及潜在的资源方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与困境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层面最好能够设立专职部门或机构,使其成为实际执行企业纾困的实体,直接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或间接导入相关援助、培训、管理、保护。

同时,要培育专业机构等市场化力量,并与政府进行联动扶持,例如,引入市场化的第三方担保机构或机制,参考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模式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专项民营企业纾困基金,共同推进产业资源引介和导入等。为进一步协调各方利益与资源,还需要设立专门沟通机制,提升为企纾困效率。

(视频:实习生刘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