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广东探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难题

2021-09-19 12:08:48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  “经过多年探索,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期。” 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破局”“解局”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作为制造业大省和网络大省,长期以来,广东以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家级经济增长极和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新典范。

广东坚定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变革成效初显。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累计推动1.7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上云、用云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并汇聚超过439家优秀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广州花都狮岭箱包皮具、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佛山顺德小家电等一批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逐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于补链、强链、拓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明显,逐渐探索出一条集群化转型模式,这也将为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到2025年,广东将推动超过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实现战略性产业集群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破解“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难题

广东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制造企业,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必答题。

为什么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中山大学区块链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戴欣看来,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关乎企业生存。他表示,当供应链加上渠道成本高于或者不低于购买力的时候,就会导致整条供应链缺少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行业的老板感慨生意难做,面对这种局面,只有从供给侧找办法,数字化转型就是关键。”

实际上,广东不少曾经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今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激烈,企业结构小而散等问题。广东新瑞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曾参与佛山五金产业集群、陶瓷产业集群等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该公司总经理崔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五金产业是佛山南海传统优势产业,但当前五金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和企业反应能力之间的矛盾、人才和技术积累不足以及研发、生产、交付以及供应等全链条的管理水平低效等问题。

数字化转型成为唯一选择。然而,不会转,转型能力不够;不能转,转型成本偏高;不敢转,转型阵痛期比较长成为企业面临三大共同难题。

“尽管从国家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但面对前期投入以及可能带来的既有利益的打破,一些企业积极性不高。” 戴欣表示。

从实践看,广东试图通过“产业集群”破局。崔强表示,目前企业已经探索出集群数字化转型模型,结合产业上下游和工厂运营,打通生产、装备供应链以及运营体系全流程的数字化,实现数字化再设置到数字化运转。“目前在南海五金产业集群上,我们已经为20多家企业全面推进了数字化的转型和上下游的打通。并搭建了专门的数字化团队来支撑。”

今年8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推动产业集群利用工业互联网进行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组建产业联合体。

戴欣也表示,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比原来生产的快多少、省多少,而是要有订单,这也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拉动力。

通过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订单的高效匹配与运转。“产业集群以供应链方式协同,下游与上游就形成了订单,在供应链快速运转、高效达单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匹配成本和交易成本。我们做了一个初步判断,这有机会让中小微企业的成本降低30%-50%。”

然而,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显然难度更高,由点及面,并涉及不同利益主体。如何把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戴欣表示,明确产业分工,并利用数字化平台高效协作是未来的方向。“假设ABC环节组成最终的商品状态,A环节只需一个成本就能做好,但如果企业什么都做,则需要花更多成本,而且相互竞争。但是如果分工协作,他们只需要1+1+1就能完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攻关“卡脖子”技术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是关键。

对此,《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从推动工业软件攻关及应用、发展智能硬件及装备、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安全体系等五个方面,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数字化是优化存量,利用数字技术作为途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这是广东最迫切需要的。

这也意味着只有充分利用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技术支撑,才能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活水,然而目前在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弥补短板。

以工业设计软件为例,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玉林介绍,当前我们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于数字化建模绝大多数建立在国外软件基础之上的,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次中博会工业互联网展区,国产工业软件展区吸引了不少参展商前来咨询。“目前业内80%还是在使用国外设计软件,但由于成本费用原因,很多中小企业使用的都是盗版软件。”一家佛山制造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他坦言,国产软件在使用操作、界面设计等方面还是与国外软件存在差距,由于功能和操作的不熟悉不完善,加之使用国产软件额外增加的费用,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宁愿使用免费的盗版软件。

可见,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推广之路仍旧任重道远。在中国联通从事多年数字化解决方案销售服务的黎先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国产软件费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并不低,希望产品供应商能够从协会、产业集群方向入手,完善产品服务模式,这样既能够降低企业成本,也能够促进国产软件进一步推广。

杜玉林建议,首先应继续鼓励国产软件公司突破核心根技术、合作共赢,打造产业生态。其次是呼吁国企、行业灯塔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市场,提高国产工业软件的占比。最后是对行业重点企业扶大扶强,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