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脱水研报丨北向资金大量增持电力配置,多地允许电力交易价格可以上浮,寻找确定性成长赛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邢瑞涵综合报道 近期,多地出现“限电”、“控电”等政策。
本轮电荒是供给逻辑占主导,核心原因是产能周期下行叠加碳中和煤炭供给“缺位”,此外,电力能源结构“断档”可再生能源供给不足,中期来看供需的紧平衡可能不是单季表现,未来几年电力的供需紧平衡可能会成为周期性的现象。
结合最新的交易情绪跟踪看,受双控限电政策催化的影响,电力板块(新能源发电、火电、水电等)交易占比明显提升。
整体来看,市场交易分化持续修复,资金分歧有所收敛,外资与两融的交易情绪同步走弱,交易热点也由周期资源向价值板块转移。近一周日均涨跌幅中枢有所上移,二八分化继续上行。其中近5日、20日和60日日均涨跌幅中位数分别达到-0.34%、0.02%、0.06%,二八收益、二八成交分化程度均抬升,分别升至29.67%、46%。
资金流向方面
当前北向资金前三大重仓行业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 ;本周行业仓位配置比例上升最多的行业为医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力及公用事业;同时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最多行业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力及公用事业。总得来看,本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关注度较高。
供需矛盾背景下,电价上涨大势所趋
电力市场化加速发展,“电荒”导致多地开始上浮电价。
首先,最广泛的限电措施是采用峰谷电价,本质上是上调电价中枢实现限电的目的,缓解阶段性的电力短缺和电源结构导致的供需错配问题;如广东、广西等;市场电价的上浮限制也逐步被打开。
其次是加快电力市场化的步伐,在碳市场产生碳排成本前打开电价上浮的闸门(预计1~2年内逐步打开)。当前上调基准电价的可能性存在。核心制约在于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对标参考基准电价,对于新能源电力终端需求会产生连带影响。若能进一步对风光核电等上网电价定价体系设立新标准,则火电上网电价基准将打开上调通道,目前,已有多省份允许电力交易价格可以上浮,如:上海、内蒙古、云南、宁夏等。
叠加碳价成本,通过涨电价来传导煤炭成本、调整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
美国在实施《清洁能源法案》之后的3年,电价从8.1美分/千瓦时上升至9.8美分/千瓦时,年均上涨6.5%。
长期来看,在碳交易市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电力系统需要通过涨价将碳价信号传递给下游高耗能行业。在欧盟碳市场深化的7年间,多数欧盟国家的电价出现了大幅上行的趋势,法国、英国、德国的电价年均上涨6.1%、5.0%和4.4%。
相关标的
兆新股份、爱康科技、晶科科技、协鑫能科、川能动力、华能国际、芯能科技、东旭蓝天、明星电力和华电国际。
报告来源:财信证券、兴业证券
(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