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研选丨多家券商同步发布深度报告,军民两用市场驱动,碳纤维市场有望爆发
南方财经全媒体 资讯通研究员邢瑞涵 综合报道 1月1日,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长城证券等多家机构发布碳纤维行业深度报告,且在行业报告中均覆盖了此行业。
军用碳纤维迎快速放量期
银河证券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内战备需求急剧增加,装备采购放量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军机换装列装进程明显加速。
银河证券认为,“十三五”是四代机的孕育期,而“十四五”期间将成为国产四代机的茁壮成长期。三代半和四代机“量质齐升”,有望带动高端碳纤维用量显著提升。
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质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低温和耐腐蚀等特性,对飞机性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程度是衡量飞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军用飞机的复合材料用量逐年增长。
美国军机到F-22和F-35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分别达24%和36%,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高达38%。
对比国内,数据显示,我国军用歼击机的复材用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四代战斗机碳纤维使用比例约为27%,相比之下三代战斗机的碳纤维用量仅约为6%至10%,新型战机的单机碳纤维占比明显提升。随着国内军机列装提速叠加单机碳纤维占比提升,军用碳纤维迎快速放量期。
国内民机市场蓄势待发,空间广阔
《中国商飞市场预测年报(2020-2039年)》显示,未来20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预计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 8725架,市场价值约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97万亿元。
碳纤维结构轻量化成为了民用飞机的最大需求。美国和欧洲纷纷开启了民机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国家计划,如欧洲的TANGO计划和美国的复合材料经济可承受性计划(CAI)等,预研领域也从非承力结构向次承力结构再向主承力结构演进,所有这些计划的核心要素是安全、技术和成本,旨在为航空公司寻求“买得起的复合材料”。
数据显示,我国C919客机复合材料用量达到机体结构重量的 11.5%,并首次在民用飞机的主承力结构、高温区、增压区使用复合材料,当前主要依赖进口。碳纤维复材主要用于C919的尾翼和中央复合材料壁板以及主起落架舱门工作包、前起落架舱门工作包、翼身整流罩工作包和垂直尾翼工作包等。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预测,C919大飞机商用化之后或可以保证未来6-7年稳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根据中国商飞的规划,C919客机将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安全稳妥的提高复合材料使用比例:第一阶段采用10%-15%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第二阶段采用23%-25%碳纤维复合材料。随着碳纤维复材用量的提升,国产碳纤维厂商的机会有望凸显。
碳纤维板块投资逻辑
多个券商认为,军民市场齐发力,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可期。随着国内军机列装提速叠加单机碳纤维占比提升,军用碳纤维迎快速放量期。
建议首选已有军品型号列装,且军品业务占比较高的上市公司,包括:
中简科技(300777.SZ):公司“1000 吨/年”级碳纤维扩建项目,总投资 5.52 亿元,已于2020年建成转固定资产。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产能和工艺水平公司所生产碳纤维主要为高端、高性能型碳纤维产品,已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光威复材(300699.SZ):光威复材可生产 T300级、T700级、T800级等级别的高性能碳纤维与 M40J、M55J 等高模量石墨纤维。
中航高科(600862.SH):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市A股上市公司,是主要从事航空新材料研发生产、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的综合性大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
(报告来源:中国银河证券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