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宏观 > 正文

《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发布:上海、香港领跑亚太海洋经济圈

2022-06-23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洪晓文

6月22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财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在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式上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由中国政府倡导设立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推进项目,青岛论坛作为该平台的重要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青岛论坛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论坛现场对《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进行了发布。樊纲在介绍报告结论时提出,中国在海洋产业的多数领域都有很大的体量,包括港口、海运、养殖、油气等,但效率还有待提高,科技含量还待增加,需要通过发展市场经济,促进全球海洋经济市场中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整体来看,“欧美海洋城市,因为发展时间比较久,整体强势;同时许多亚太城市作为新兴的海洋城市,表现抢眼。”

这是中国首份以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也是首个反映全球海洋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为了评估我国重点海洋城市的发展水平、瞄准我国海洋城市的全球定位、优势与短板,从多个维度对全球40座样本海洋城市进行综合评估。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徐丛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此次论坛发布《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能更好地提升青岛国际论坛的显示度,打造全球海洋城市发展状况的“风向标”,展现全球主要海洋城市的发展活力与创新能力。“这有利于擦亮‘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国际名片,展现全球海洋城市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青岛论坛的国际影响力。”

5大维度测评全球40座海洋城市

2021年以来,青岛、天津、舟山、厦门、连云港、南通等城市相继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去年以来,青岛相继发布《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描绘蓝图。

徐丛春认为,“现代海洋城市”的提出,既响应了立足城市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导向,也避免各海洋城市“一哄而上”;同时现代海洋城市的内涵也更为丰富,更加强调城市海洋功能的强化和城市海洋文化品质的提升,而不仅仅是海洋综合实力强,更加突出海洋城市向生态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报告在全球海洋城市中,重点选取了欧美及亚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城市和我国主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据课题组介绍,依据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理念、目标,以及对世界知名海洋城市发展路径的研究,报告构建了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共设“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海事资源配置”“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治理能力”五个一级指标,下设29个二级指标,综合采用数据统计、专家评分等方式对样本城市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结果将城市分为四大梯度。

在报告选取的全球40座海洋城市中,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上海、香港的综合分数遥遥领先,位列第一梯队;作为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龙头的青岛,以及领跑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广州、深圳,则进入第二梯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关键枢纽;天津、厦门、宁波-舟山、大连等,则是区域内重要的节点城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是第一次由中国的媒体和智库机构来发布国际性的海洋城市评价,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意义重大;未来应根据全球海洋治理的新形势、新变化,以及我国海洋城市建设的新内容,不断迭代升级评价体系的内容。

樊纲发布《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资料图片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组合发展优势”明显

报告认为,现代海洋城市是以活跃的经济生产为基础条件,以优质的港口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为核心驱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经济竞争力和航运配置能力的枢纽城市。

从评价结果来看,第一梯队的城市均为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各地的科技、资本和人才,主导全球海洋要素集聚。纽约是全球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纽约都市圈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东京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伦敦是一座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与上海、香港一并跻身第一梯队,经济竞争力、港口活跃度等指标分数均居于样本城市的前十名;广州在整体经济竞争力、港口航运等指标亦有突出表现,领衔第二梯队城市。

关于在综合榜单以及经贸产业活力维度排名前列的香港、深圳、广州,沈体雁认为,这三座城市不仅各具海洋特色,同时由于它们地理位置极其相近,还形成了更加重要的“组合发展优势”,即“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这几个超大型港口之间互有分工、相互促进,从打造海洋城市群的角度来看,对于其他区域而言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上海、深圳、青岛跻身全球海洋科创引领者行列

从报告测算结果看,40座参评海洋城市中,青岛在科技创新策源维度位于第二梯队。一方面,亚太海洋经济圈占据第一、二梯队超半数席位,在全球海洋创新网络中优势明显。例如,报告对2020年40个城市涉海的PCT国际专利授权量进行排名,东京遥遥领先,其次是深圳、大阪、休斯顿、上海、青岛,其中青岛市排名40城中的第6位。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8座城市位于亚太海洋经济圈、2座城市位于北美海洋经济圈。青岛、广州及天津该指标表现较好,内部差异不大,数量上是伦敦、釜山等城市的两倍。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丁黎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一结果体现了青岛作为海洋科学城具有实力雄厚的海洋科研优势。“借助现代海洋城市建立的契机,青岛正加快将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海洋科技产业优势。例如,引领性地瞄准深海探测、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大科学计划;突破性地做强海洋高端创新平台,开展海洋产业聚才行动,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

但另一方面,报告也提出,第四梯队均为亚太海洋经济圈城市,反映出亚太海洋城市发展水平较为参差,部分城市研发投入额较发达城市较少,科技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而伦敦、纽约、奥斯陆等欧洲及北美海洋经济圈城市则通过注重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加大对海洋科研的投入等措施,促进科研能力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呈现集体跃升与加速融合态势,海洋经济不断依托高科技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和引擎。

因此,报告建议,亚太城市应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海洋高端产业作为突破口,配置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探索跨国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提高城市科技创新吸引力,以此带动海洋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增强海洋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