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数读 > 正文

买买买!金融巨头年内回购74次,耗资超百亿港元!板块回暖,有公司5月来涨超20%

2022-07-09 18:11:40 证券时报

周五,友邦保险再次回购191万股H股,耗资1.62亿港元。

这是友邦今年第74次回购公司股份,自3月21日首次回购以来,友邦保险已合计回购1.42亿股,累计耗资113.13亿港元。

7月8日,友邦保险收盘价为每股85.15港元,涨0.24%。实际上,5月以来,保险股整体回暖,保险板块累计涨幅已经超过7%。

友邦已耗资逾百亿港元回购

今年3月11日,友邦保险公布了100亿美元回购计划,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通过公开市场回购公司普通股向公司股东返还高达100亿美元的资本。

3月21日,友邦保险启动了第一次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80.25港元至80.8港元。年内至今,友邦保险共实施回购已达74次,回购频率相当高。

7月8日,友邦保险再回购191万股股份,此次最高回购价为每股85.60港元,最低回购价为每股84.35港元,共计耗资1.62亿港元。

数据显示,自3月21日以来,友邦保险已合计回购1.42亿股,累计回购金额113.13亿港元。

保险公司频频回购和高管集中增持公司股票的背后,是去年年中至今年上半年保险股持续低迷。

以友邦保险为例,该公司去年全年下跌16.1%。不过,今年5月中旬以来,保险股进入复苏通道,友邦保险6月以来涨5.25%,今年以来整体上涨9.84%,去年初以来下跌7.84%。

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友邦保险实现NBV (新业务价值)8.53亿美元,同比下滑18%(固定汇率,下同),年化新保费同比下滑7%至15.67亿美元,受制于疫情冲击,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下滑7.6个百分点至54.4%。其中,中国内地市场成为了当季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公司上半年新业务出现一定的下滑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冲击,随着疫情的好转公司仍有能力持续保持业绩的稳定,全年NBV(新业务价值)仍有望实现增长。

从分地区表现来看,中国内地仍是友邦保险NBV贡献最大的地区。此前不久,友邦人寿在内地的区域布局再下一城,宣布已经获得银保监会批准着手于河南省筹建分公司,河南成为友邦人寿内地第六家省级分支机构。

华创证券分析认为,未来,友邦保险或将考虑在更多省份布局,“开疆拓土”式的发展有望为公司后续增长提供增量贡献。

A股保险股5月以来涨超7%,天茂集团涨超20%

友邦保险回购是保险公司提振股价的方式之一。此前,受行业调整以及A股低迷影响,保险股价连续多月下滑并处于历史低位。

早在2021年8月26日,中国平安董事会议就审议通过《关于审议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拟使用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均包含本数)的自有资金,以不超过人民币82.56元/股的回购价格回购该公司A股股份。

根据平安最新公告,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平安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约1.0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56%,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5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最低成交价格为43.72元/股,最高成交价格为51.96元/股。

除了回购,高管增持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太保A+H股已累计获高管增持28.79万股。

在保险公司大幅增持自家股票的同时,随着A股整体回暖,以及保险业业绩结构性优化,保险板块呈现补涨特征。今年5月以来,保险板块上涨7.59%,其中天茂集团已暴涨超20%。

从行业整体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1-5月保险行业实现人身险原保费收入1.9万亿元,同比下降2.3%。自2021年6月起,银保监会披露的行业数据不含处于风险处置阶段的保险机构。在可比口径下,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上升3.4%。5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较4月增速略有回落。

海通证券分析,3月以后受低基数影响,(人身险)新单保费增速或将持续改善,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预计二季度代理人规模有望企稳回升,新单增速改善幅度或将扩大。

从产险表现来看,2022年1-5月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5188亿元,同比增长5.79%。前5月车险保费为3272亿元,同比增长4.2%。数据显示车险综改的调整影响已经基本释放,车险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不过,疫情持续散发、投保人保险意愿变化等综合因素对今年产险市场仍带来不小压力。

长江证券分析认为,回顾2011年至今保险行业估值的变化情况,资产端的改善是估值反弹的共性,而行情的终止也大多由于资产端出现恶化,负债端表现主要影响个股选择。行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下半年主要关注资产端修复机会,中长期看好产品服务创新。在下半年负债端维持弱复苏的判断下,当前行业机会主要来自资产端改善所带来估值修复空间。

来源: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记者: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