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证指数---
  • 深证成指---
  • 创业板指---
  • 沪深300---
  • 中证500---
  • 科创50---
首页 > 金融 > 正文

南财对话丨专访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ESG应成为机构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2022-09-05 20:35: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嘉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资本市场中的各家机构对绿色金融实践有了进一步探索。

作为社会经济的“压舱石”,保险行业本身具备的规避风险和资金运作属性,可以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以及低碳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月1日,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其中,在绿色金融领域大热的ESG(即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及评价理念被首次提及。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再保险作为社会最主要风险分散者之一,在应对气候风险、发展绿色保险、健全ESG投资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个市场的发展阶段不同。慕尼黑再保险(下称“慕再”)始终致力于将国外经验与国内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客户、乃至社会提供良好的减灾方案。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多,因而更应以专业的知识和态度助力全社会迎接未来。”常青表示。

布局绿色保险 积极推进行业转型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确立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保险等领域迅速成为行业热点,不少保险机构将“绿色”赛道纳入发展规划,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以及低碳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常青表示,虽然绿色保险这一概念在国内仍处于推广阶段,但国内保险业对绿色投资、绿色产品的探索与实践已有十数年之久。

广义上看,绿色保险既指环境污染、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等绿色保险产品,还包括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提供保险产品;与传统保险不同,绿色保险更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保险产品与服务之中,达到助推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的。

“近年来绿色保险的发展既得益于国内‘双碳’目标的确立和引导;也体现出了传统保险业不断升级、迭代、进化的行业需求。”常青指出,“慕再始终关注绿色保险话题。农险方面,我们通过森林碳汇形式助力绿色减排;车险方面,我们通过思韬咨询创新服务,在新能源车险方面提供更绿色的保险解决方案。”

碳减排方面,常青认为,保险公司的作用不止于负债端,更可通过保障机制对客户进行筛选。“一是‘减能’;二是‘赋能’。”常青表示,“‘减能’指减少对部分保险的保障,如化石能源;‘赋能’指增加对部分保险的投入,如提供风能、光能的新型保险解决方案。未来保险业的角色将不止于传统风险方案提供者,而是环境、社会、治理多角度全方位的保障者。”

常青指出,虽然绿色保险在方向上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形势而言,保险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之路依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整个保险业都面临着转型问题,无论是直保或是再保。比如车险、责任险行业就需要思考怎样由传统的解决方案过渡到能不断地为新兴行业、绿色行业提供度身定做的解决方案。”常青表示,“不止保险公司,再保公司、各行业主体乃至监管层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我依旧对绿色保险的未来充满信心。”常青表示,“一方面,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直保公司有意向去主动探索新赛道、新方案、新来源;另一方面,慕再也在积极引入国外的成熟思路及经验,完成国内本土化,适配公司发展。”

做到减能、减排和赋能的动态平衡

除绿色保险外,常青在采访中分享了对年内绿色金融领域高度关注的ESG治理体系的看法。

ESG源于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一种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体系。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相较于传统的金融评级,ESG治理体系整合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维度,摒弃金融业“财务至上”的评估体系,更多采用定性分析,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和实践方式。

常青表示,ESG的目标是应该统一地衡量资产和负债的两端,怎么样能做到减能、减排和赋能的动态平衡。“对整个金融行业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ESG应该是成为机构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在架构、流程、业务实践中落地。”

“国内的ESG实践时间不长,但已有数量可观的大型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公司在相应方面的探索。”常青表示,“环境方面,保险公司可以推出绿色保险,将业务与减碳紧密结合;社会层面,保险公司在满足商业职能外还需要更多地将社会大环境纳入考虑范围,也可以结合国外公司的经验、想法,将之与国内的具体实践结合;治理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在各个层面完善ESG治理体系,将其纳入公司框架。”

根据晨星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球ESG基金资产达到2.74万亿美元,数量也从前一年的4153只增至5932只;据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我国ESG投资将超过20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左右。

常青亦指出,需要将ESG体系纳入顶层设计不止是大型机构,对中小型保险机构来说,ESG同样是一条可行的发展路径。

“大型保险机构规模大、资源多,相较中小型机构会更早将ESG纳入公司治理。但对中小公司而言,ESG依然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常青称,“如果中小机构能够在ESG投资端或资产端作出特色,也可以‘小而精’、‘小而美’。慕再的客户也不止大型保险机构。我们愿意和有意向的公司合作,带着积累的经验完成沟通与合作。这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来。”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记者:郑嘉意

编辑:和佳 

制作:袁思杰、实习生 黎政杰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 张然 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海报设计:实习生 刘雪玲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