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正文

【动画+海报】暑期防溺水③|溺水成青少年意外身亡首要原因!暑期防溺水家长注意这些点

2023-07-26 20:20:30 金羊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薛仁政实习生李芷涵

  动画/叶秋艳

  海报/张惠鑫麦宇恒余梓涛

  配音/刘颖颖

  音频/李峰烁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至少有236000人死于溺水,其中超过半数的死者年龄在30岁以下,青少年成为溺水的主要受害者。

  记者了解到,溺水事故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意外致死事故的头号杀手。据中国疾控中心《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由于良好的儿童免疫和持续进步的公共卫生服务,溺水已取代脑膜炎和艾滋病毒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8》显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青少年溺水社会形势严峻。

  6-7月份为溺水事件高发期,初高中生溺水人数最多

  在溺水水域方面,超六成的溺水事件发生在河道。根据人民网《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河道水域发生溺水事件溺亡率高达91.6%,溺水人群占比最大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为39.6%。其次,溺水事件在水库、池塘的发生率达14.59%、11.59%,溺亡率同样居高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海滨浴场的专业救助相对完善,在海域溺水的孩童获救率相对较高。

  记者采访蓝天救援队了解到,每年自4月起进入春夏更替、汛期时点,溺水事故易发。5月份起明显攀升,6、7月份成事故发生高峰期,且热度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溺水”社会形势目前仍然严峻。

  从溺水青少年的年龄分布上看,学龄前儿童溺水人数占比为12.7%,由于年龄较小、自身尚未树立足够的安全意识,使得事故发生多与外因有关;7-12岁的小学生占比40.1%,已有随年龄溺亡率上升的趋势。人数最多的当属46%以上占比的初高中生。

  “防止青少年溺水最重要的就是预防。”蓝天救援队队员黄磊呼吁,家庭应当承担起预防青少年溺水的责任,在假期中抽出时间给予孩子一定的陪伴,教育孩子游野泳的危害性。此外,社会应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安全意识教育,让更多人认识到游野泳的危害性,让更多人了解到溺水的自救和互救方式,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华南地区为溺水事件高发地,有13.1%溺水事件发生在广东

  记者了解到,从溺水人群的地域分布上看,我国溺水事件以东南部为高发地。

  2022年数据表明,华南地区是最常发生溺水事件的地区,占比31.43%。其次,华东地区也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地区,占比25.51%;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也各有超10%的比例。

  全国溺水事件中,有13.1%的比例发生在广东。有分析认为,广东水资源丰富,有大量的湖泊、河流和海洋,为青少年“游野泳”提供了可能。

  “游野泳危害巨大,是溺水事故最常见的场景。”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康新介绍,野外未开发水域水流复杂、流速不一,很容易让游泳者失去控制。

  此外,广东气象条件较为复杂,暴雨、台风等都会导致野外水域的危险性大大提高。“复杂的水体、变化的温度,冷热交替下很容易让游泳者发生抽搐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危及生命。”康新强调,广东自然环境丰富,未开发水域蛇虫、鱼鸟种类不明,危险可能就暗藏其中。

  预防青少年溺水,家长要注意!

  近年来,广东扎实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在防青少年溺水工作方面,坚持疏堵结合。近年来,广州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溺水易发区等开展全面的风险隐患排查,共排查出 1854个危险水域,逐个整改,动态更新,对号销账。

  为保障青少年安全,广州完善水域附近安全防范设施,在水域邻近村镇、学校的库岸、堤岸等重点区域建设防护栏共 1681.8 公里,设置防溺水警示标示牌 11623个。

  为了让青少年在暑期能有安全的活动场所,广州开放更多体育场馆,为中小学生去正规场所游泳提供便利。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共有1324个游泳场所面向学生开放。

  “为了孩子的安全,请千万别让孩子去水库、河流、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玩耍。”广州市教育局向家长呼吁,孩子外出时,要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

  相关部门呼吁,暑期学生要做到“六不两会”——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发生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