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第128届广交会“云端”开幕:上传展品逾240万件,彰显“双循环”基因

2020-10-16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美琳

10月15日,广州夜幕降临,西半球的大部分国家开始陆续苏醒。广州番禺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市场部的三名员工正坐在直播间里调试设备,准备启动他们在第128届广交会的第一场直播。

当日上午,第128届广交会举行云开幕仪式。现在打开广交会官网首页,可以看到超过240万件展品已齐聚云端。一直以来,广交会被誉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历经63年从未中断。本届广交会继续在线上举办,按16大类商品设置50个展区,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6万家,规模与第127届基本持平。

“当前,全球疫情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继续在网上举办广交会意义重大。”10月14日召开的第128届广交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表示,广交会网上举办可有效避免疫情输入风险,有利于打通进出口环节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广交会一直扮演着内需、外需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中心主任陈万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毫无疑问,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第128届广交会的桥梁作用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云端”创新步履不停

继上届首次“云端”举办后,第128届广交会继续线上举办。对比今年6月份的首次“线上广交会”,本届广交会平台做了不少优化。

徐兵表示,为实现“进得去、找得到、谈得起来”的目标,第127届广交会闭幕后,主办方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从用户注册、智能检索、移动端应用、对接洽谈、智能客服等多个方面对官网进行了升级完善。最新的广交会官网还设置了展商展品、供采对接、虚拟展馆、展商直播等栏目,提供全天候、无时差的服务。

例如在今年6月的首次线上广交会上,曾有企业反馈预约洽谈时只能到腾讯会议上,导致不到预约洽谈的时间参展商不能主动联系采购商,所以参展企业希望能有更多的沟通方式,不被局限在一种渠道上。针对这一问题,本届广交会增加了供采双方在互动场景中提供电子名片等联系信息的功能,预约洽谈就可以给采购商发送电子名片。即使在直播过程中,参展企业也可主动提醒采购商向其发送名片,或向采购商发起私聊。

不过,“云端”便利性虽显著提升,部分参展企业仍认为局限性较为明显。首次线上广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采访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孝忠。当时他表示,云上广交会还是新事物,成交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届广交会期间,李孝忠在接受记者回访时再次讨论了参与“云端”平台的切身感受。他复盘首次线上广交会的“战绩”发现,签下的订单仍以老客为主。在他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其公司主营产品是音响,线上直播时很难还原听觉上的质感。另一方面,老广交会本身也具有情感纽带的意义,既可以与老客户交流感情,获得新客也相对更容易。“广交会期间,周边很多餐馆都爆满,参展商可以趁这个时机和客户交流感情。相比之下,纯靠线上交易的情感因素就比较弱。”

但即便如此,李孝忠在内的多家参展商均认为,两届线上广交会或将成为会展行业发展的拐点。“云上广交会是一个创举,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障碍。第一次线上参展还处于吃螃蟹的状态,第二次就已经在细节上改善了很多。我认为未来的广交会里,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态也将予以保留。”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凸显“双循环”新格局

第128届广交会的另一个新亮点是,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双循环”,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这与当前的全球贸易环境颇有关联。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年度《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中指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或将缩水13%-32%,缩水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区的贸易量都将出现两位数的下降,其中北美和亚洲的出口贸易将受到最大打击。在此背景下,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也正因此,本届广交会以建设“双循环”发展格局为方向,加大了境内采购商邀请力度,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牵线搭台。

实际上,作为内外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广交会一直有着浓厚的“双循环”基因。1988年前后,白明曾在广交会业务部工作。据白明回忆,当时的广交会已经有了一个非公开的进口组,经办小规模的进口业务。“外国友商来到广交会,一趟转完了,完成自己的进口订单。这时候可能又碰到中国的老客户,谈成了对华出口,也就是咱们的进口。”

时间追溯至2007年,广交会增设进口展,从单向出口平台转变为进出口融合的双向平台,有力推动了我国贸易发展的“国际循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广交会的桥梁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外贸出口严重受阻的形势下,第105届广交会先行先试,首次向境内采购商开放,促进了出口商品转内销,帮助企业消化产能、渡过难关。此后,广交会不断加大推动内外贸对接的力度,通过扩大邀请国内采购商、加贴特殊标志、设立国内采购中心、举办内外贸对接洽谈会等方式,促进外贸企业与国内采购企业高效对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广交会平台的“牵线搭桥”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不仅将产品远销海外,而且也成功开发了国内市场。

回到本届广交会,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为明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本届线上平台的细节设计上融入了较多的“双循环”因素。

具体而言,针对大量出口展参展企业有意向开拓国内市场的情况,平台上有超过60万件展品添加“可内销”标签。在浏览展品时,境内采购商可点击左侧筛选栏内的“可内销产品”选项,帮助快速筛选并定位到内贸商品。而针对具有内贸意向的参展企业,其网上店铺页也增加了“可内销”标签,提高辨识度,并展示可内销的线上产品导览手册,帮助供采双方快速匹配对接。

在白明看来,凸显“双循环”新格局的背后其实是办展思维的升级,是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淡化进出口方向的差异,把中国市场看作是全球市场的中国分市场,更深层次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淡化了主场和客场的区别,更主要的是球技。”他如此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