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代 > 正文

广交会63年辉煌历程 来听听他们与广交会的故事

2020-06-28 14:40:05  南方网

  广交会走过63年辉煌历程,它的传统与跨越正与广州的城市发展共生。6月22日,广州市第138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在广交会展馆举行,邀请多位与广交会结下不解之缘的各界人士分享各自参与广交会的经历或与其相关的感受,畅谈“我眼中的‘广交会’”。

  现场,资深媒体人、摄影师黄亦民分享他出版的《纪实摄影广州50年》书中精选照片,自1968年起拍摄的历届广交会场景,忠实记录广交会在内的广州城市风貌与变迁。

\

  发布会现场

  全球2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广交会通贸,累计880万人次客商到会采购

  “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广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郭伟华用四个时间节点,以1957年创办、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来回顾广交会的发展历程。从创办成长,探索发展,到蓬勃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广交会围绕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贯彻实施外贸发展战略,为中国制造、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走出去,为扩大出口、增加进口,为推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广交会的采购商到会人数从10万人增至21万人,出口成交额从150亿美元增长至379亿美元。数据显示,超过20%的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的成交占当年出口的50%以上。参展企业在广交会上结识的客户还带动了会后的大量成交,会后成交额占参展企业广交会客户总成交额约80%,并呈现逐届增加的趋势。

  广交会从2007年第101届开始设立进口展,对境外参展企业开放,迄今已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家次企业参展,为境外企业开拓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卖全球提供了极大便利。作为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广交会的展馆面积目前为全球首位。

  广交会现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创办至今累计到会的境外采购商约880万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优的中国产品,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展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的巨大成就。

  规划超前,展馆功能趋向市民化

  超大型的商贸活动需要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的场馆,广州在这方面敢为人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孙一民当年担纲琶洲西片区规划设计工作,当中就包括琶洲会展的规划,由此和广交会结缘。2014年以来孙一民主持地区城市设计,带领团队负责建设、协调、优化、改进、审批工作,创新设计,参与精细化管理,见证琶洲会展与广交会跨越发展的步伐。

  在孙一民看来,琶洲会展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决策者的决心与气魄。这是广州第一次跨江建设大型公共建筑,更是一次极具挑战的尝试,“大型场馆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让会展中心的概念逐渐市民化,室内大型活动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必需,同时需要创新思维、创新管理,与本土特色充分融合。”孙一民说。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历经63年从未中断,这长盛不衰的秘密可透过与广交会相关的各行业衍生业态窥见一斑。“广交会很神秘,不对公众开放,同时又把握住了核心优势,从组织模式,举办方式和服务细节都维持了长久的国际影响力。”郭伟华说。

  “得益于广交会,广州有‘放眼向洋’看世界的大格局。”岭南控股总裁、广之旅党委书记陈白羽认为,广州的商旅业、住宿业因商而生、因商而盛,两者不可或缺。“可以说,广交会办得好,业界收成一定好。”陈白羽表示,走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广州酒店业伴随广交会腾飞的发展黄金期,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如今广州市中心、老城区的酒店步入发展新阶段,把商务休闲、生活方式融为一体,使广州的酒店服务业成为老品牌新活力的写照。

  “如果没有这个交流的窗口,我们对外面的认识和外面的人对我们的认识都是有障碍的,这是我的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广州市作协主席张欣认为,文化既有宏大的一面,也有具体而微观的表象。“广交会的个体记忆”亦是一种文化现象。她讲到每逢广交会期间,住宿、餐饮行业一片火热,订房时而也成难题,因此作家们的研讨活动会尽量错开广交会会期来举办。她有一位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的也门籍朋友,也是广交会参展商,更不吝赞美广交会给他留下的美好印象:“广交会是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眼睛。”

  年轻人成会展业主力志愿者云端“发力”

  受疫情影响,第127届广交会首次搬到了网上。长期研究广交会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大学教授刘松萍分享道,第100届广交会举办期间就有线上广交会甚至有专门的公司来运作。“为什么人们要不远万里地来到广州实地参加广交会呢?”刘松萍特别针对这一提问总结了三个观点,她认为,首先广交会可以“一展看遍”所有的产品。“是降低我们的获客成本、了解产品和得到市场最好的线下平台。”其次,广州是千年商都,前展后场,实地看展、实地看工厂的需求源源不断。再者,经过调研发现,客商之间需要情感交流。“我认为一定要有一个认识,线上线下未来一定是融合发展的,从获客方式来说,线下还是最主要的方式,线上一定会有很多技术和营销方式的变革来为线下赋能。”刘松萍说。

  谈到会展业的发展前景,刘松萍表示,参展商年轻化的趋势让数字产业思维变得愈加重要,会展业的未来依靠人才,而广交会给广州地区高校学子提供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实习平台,广交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对会展人才的培育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志愿者之城”,广交会与广州的青年志愿者也紧密相连,会上透露,从第100届广交会至今,海珠区就为广交会累计派出8.4万人次青年志愿者。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专员王炜钰表示,云上广交会是模式的创新,对志愿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顺应线上平台的蓬勃发展,利用线上渠道开展志愿者的培训与宣传工作,开拓多元化的线上+线下志愿者岗位,是青年志愿者团队下一步要思考并践行的,“我们也期待为云上广交会注入志愿服务的力量。”王炜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