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 22:02: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智宇,实习记者纪苏芸
9月21日起,包括手机、机顶盒、相机和白色家电在内的多种进口产品将受到印度海关更严格的审查。印度相关部门称,这是为遏制滥用原产地规则的行为。
根据新规,与印度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不能将货物从第三国倾销到印度市场,印度进口商将必须出示原产地证书并进行必要申报,才能享受进口优惠关税,且相关证书需要至少保存5年。海关人员也可以要求进口商提供更多详细证明文件,以确定进口货物来源以及是否符合优惠关税条件。
长久以来,印度政府部门一直认为,不少与印度有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为中国打开方便之门,帮助中国转口货物至印度。海关官员怀疑,这些国家的部分供应可能来自中国等非FTA目的地,这类“不正常进口”已经严重影响当地工业发展。
2018-2020财年间,印度与越南的贸易差额从顺差28亿美元转为逆差22亿美元。与东盟的贸易中,印度贸易逆差也从2010年的50亿美元扩大至现在的220亿美元。除新加坡和越南外,印度与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逆差也逐年扩大。
目前印度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FTA,并与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挪威和冰岛等国进行相关谈判。
对于政府的做法,新德里政策分析师Uttam Gupta认为,政府应该摆脱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思维,采取削减进口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等开放政策。
他认为,当局的做法与印度想要实现“自力更生”的目标背道而驰。印度财长西塔拉曼提交2020-2021财年联邦预算时,曾重申莫迪政府对“印度制造”的承诺。按照这一承诺,出口额需要从当前5000亿美元增至1万亿美元。但在印度2020-2021财年一季度(4-6月)GDP急剧萎缩近25%、今年全年将萎缩10%-14.5%的预期下,更需要开放贸易政策的支持。
印度政府的行动逻辑是,国内市场应该只为“印度制造”的产品开放。但使用相同论点,如果其他国家也决定采取对等措施,保留本地市场以生产本地产品,印度产品出口将非常被动,也必然受到打击。
对于出口商而言,企业运营成本将增加,竞争优势将降低。印度不断变化的进出口法规和关税已经成为中小型出口商的棘手难题。
纺织品和服装是印度前十大出口商品之一,但近期货运集装箱一直供不应求,进口量的大幅下降意味着进入印度港口的集装箱数量有所减少。当中小纺织品和服装厂商好不容易完成圣诞节订单并即将装运时,9月21日起,它们又将面临原产地合规性的挑战。
印度管理学院(IIMA)教授 Sebastian Morris称赞印度的中小企业具有应变能力,即便在印度法规不断变化、通货膨胀、卢比高估以及面临来自越南和孟加拉国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出韧性。但他也认为,印度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出口额正在下滑,不少企业正面临挣扎。
过去五年间,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额从412亿美元降至358亿美元,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从348亿美元降至323亿美元,皮革出口额从62亿美元降至48亿美元。
Uttam Gupta也指出,印度政府正朝着达成“印度制造”任务的相反方向迈进,这类做法既不可行也不可持续。
2014-2019年间,印度已经提高35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并增加非关税壁垒,如今政府也开始对电视机等进口商品要求实施许可制度,某些农用化学品需要特定的机构才能进口。